康庄大道为何比喻美好前途

时间:2023-11-23 04:29:02

“康庄大道”这个成语原指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的前途。为什么用“康庄”来指称大道呢?这跟古人对道路名称的区分有关,在《尔雅·释宫》中对道路有详细的命名。这些命名以“达”为单位,“达”指畅通的道路。

“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

“一达”即一条长长的道路,故作为道路的总称;

“二达”叫“歧旁”,歧道旁出,即双岔路;

“三达”指三面相通的道路,因为旁出的歧路更多,故曰“剧旁”;

“四达”叫“衢”,指通往四方的道路;

“五达”叫“康”,指通达五方的大路;

“六达”叫“庄”,指通达六方的大路;

“七达”叫“剧骖”,“骖(cān)”是三匹马,三条道路交汇,旁出一条歧路,故称“剧骖”,指通达七方的大路;

“八达”叫“崇期”,“崇”通“充”,充满;“期”的本义是约会、会合;“崇期”指通达八方的大路,因为道路多又四处通达,人充满其上就像在上面会合一样,故称“崇期”;

“九达”叫“逵”,指通达九方的道路,只是今天已经不知道如何算是通达九方了。

“康庄大道”取其中的“五达”和“六达”统一形容四通八达的道路。白居易《和松树》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路旁的槐树相夹的就是“康庄大道”。

古人讲究无一字无来历,可不是随便说着玩的,这些道路的名称就是最好的例子。

“康”既是通达五方的大路,因为交通便利,道路两旁的百姓做生意就方便,家里通常都很富有,于是这种生活就称作“小康”和“大康”,“康”是丰足安乐的意思。

《诗经·大雅·民劳》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诗句。“汔(qì)”,庶几,差不多。意思是说:百姓也已经够劳苦了,差不多该过上小康生活了。《诗经·国风·蟋蟀》则有“无已大康,职思其居”的诗句。“大”通“太”。意思是说:不要过分享乐,还要考虑一下本职工作。

“小康”是儒家理想中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孔子认为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这六个人的统治时期达到了“小康”的标准。“小康”又低于“大同”,大同社会才是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过“大同”思想的影响。《礼记·礼运》中记载过孔子描述的大同社会的面貌,语意很明白,照录于下,不再注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康庄大道为何比喻美好前途

《姑苏繁华图卷》局部,清代徐扬绘,纸本设色,藏辽宁省博物馆。

《姑苏繁华图卷》又名《盛世滋生图卷》,是清乾隆时期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花了二十四年时间创作的巨幅画作,反映当时苏州山川秀丽、人烟鼎盛、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繁华盛景。画卷布局精妙严谨,气势恢宏,技法娴熟,豆人寸马,神情毕现。

这幅图选的是其中描绘阊门内外舟车云集、市井喧阗的一段。徐扬跋文中称:“至若春樽献寿,尚齿为先;嫁娶朱陈,及时成礼。三条烛焰,或抡才于童子之场;万卷书香,或授业于先生之席。耕者歌于野,行者咏于涂,熙曍之风,丹青不能尽写。”阊门一带,水陆并行,锦绣灿烂,凡南北舟车,外洋商贩,莫不毕集,“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其富贵风流实得益于水陆交通之便利,不是康庄,胜似康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