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短见为何比喻自杀

时间:2023-11-23 04:39:02

“寻短见”指看不到生的希望而寻死,是自杀的婉辞。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说法,“短见”本来形容见识短浅,与“长见”相对而言,但见识再短浅也跟死亡扯不上任何关系呀!迄今为止,对这个日常俗语的词源,所有的辞典都没有提供富有说服力的解释。

其实,“寻短见”的“见”不是指见识,而是指古代葬礼中的一种装饰物。

古代中国的丧葬制度从简葬、薄葬慢慢过渡到厚葬之后,对今天所说的棺材的要求开始讲究了起来。今人统统称作棺材的东西,古人却有更加细致的区分:装殓尸体的木制器具称“棺”;空着的棺材叫“榇(chèn)”,因为死者的尸身将来要躺在里面,“以亲近其身”,因此“榇”从木从亲。很显然,“棺”和“榇”都是空的,尸体还没有装进里面。已经装进去尸体的棺材称“柩(jiù)”,这也就是书面语中经常出现的“灵柩”的称谓。

天子、诸侯和卿大夫的棺木外面还要再套上一层棺木,称“椁(guǒ)”,也称“大棺”。这就是表明死者身份和等级的棺椁制,平民百姓当然是没有资格享用的。

记载周代礼仪的《仪礼》一有一篇《既夕礼》,所谓“既夕”,指落葬前最后一次哭吊的晚上。这一晚哭过之后,第二天就要出殡。灵柩运到墓穴之后,葬进墓穴之前,还有种种哭丧的礼仪,以及为死者殉葬的各种器物的安置。其中落葬之前的最后程序是:“藏器于旁,加见。藏苞筲于旁。加折,却之。加抗席,覆之。加抗木。实土三。”

“藏器于旁”,“器”指弓箭、耒耜、甲胄等用器,把这些用器放在外面大棺的旁边。

“加见”,郑玄注解说:“见,棺饰也。更谓之见者,加此则棺柩不复见矣。”“见”原来是指棺饰,也就是蒙在大棺上面的帷幕。贾公彦进一步解释说:“以其唯见此帷荒,故名帷荒为见,是棺柩不复见也。”“帷荒”即棺饰之一,这个词很有意思:这一整块覆盖大棺的帷幕,“在旁曰帷,在上曰荒”。也就是说,帷幕四周这一圈的部分称“帷”,“帷”的本义即围在四周的布幕;而帷幕上面的这部分称“荒”,“荒”的本义是草掩地,荒草将地面都掩盖住了,帷幕蒙在大棺上面,就像草掩地一样,故称“荒”。参加葬礼的人看不见棺椁,只能看见覆盖了一圈的棺饰,因此这种棺饰就叫作“见”。

在为《周礼》所作的注疏中,贾公彦又解释了一遍棺饰为何称“见”,说得更加清晰:“见,谓道上帐帷荒将入藏以覆棺。言见者,以其棺不复见,唯见帷荒,故谓之见也。”

“藏苞筲于旁”,“苞”指用苇草编织成的包裹鱼肉之类食品的用具,“筲(shāo)”指盛饭的竹器,将这两样东西放在“见”即棺饰的旁边。

“加折,却之”,“折”是一个平平的木架子,“却”指将这个木架子仰面向上放置。

“加抗席,覆之”,“抗席”指抵御墓土的苇席,覆盖在“折”这个木架子上面。

“加抗木”,“抗木”指挡住泥土的木架。

“实土三”,往棺椁上填土三遍,完成落葬的所有程序。

以上就是“寻短见”这个日常俗语中“见”的来历,以及它作为棺饰在整个葬礼过程中的作用。

至于“短”,是形容寿命短。《尚书·洪范》中有“六极”之说,所谓“六极”,孔颖达解释说“谓穷极恶事有六”。这六种极凶恶之事分别是:“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一曰凶、短、折”,郑玄注解说:“凶、短、折皆是夭枉之名。未龀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龀(chèn)”指男孩子八岁换牙,女孩子七岁换牙,还不到七八岁换牙的时候就死了,这叫“凶”;“未冠”指未到弱冠之年,不到二十岁就死了,这叫“短”;未婚即死叫“折”,我们现在还使用“夭折”一词,即指未成年而死。

“二曰疾”,常常生病;“三曰忧”,常多忧愁;“四曰贫”,总是很穷;“五曰恶”,相貌丑陋;“六曰弱”,筋力、志气懦弱。

“未冠曰短”,七八岁以上、二十岁以下死亡都称“短”。既未成年,则身量矮小,使用的棺木和“见”这种棺饰自然都比成年人的要短小,因此就用下葬时能够看得见的棺饰来作比,称“短见”。“寻”是极其形象又刻薄的点睛之笔,自己去寻找名为“短见”的棺饰,不正是寿命短、自寻死路的典型象征吗?因此“寻短见”或“自寻短见”就用来比喻自杀寻死。

“寻短见”作为自杀的婉辞,其词源至此方才彻底澄清。

寻短见为何比喻自杀

《月百姿》之『弓取の数に入るさの身となれはおしまさりけり夏夜月明石儀太夫』,月冈芳年绘,1890年。

月冈芳年(月岡芳年,1839-1892),又名一魁斋芳年,晚名大苏芳年,江户末期著名浮世绘画家,师从歌川国芳,以带有强烈冲击性的“无惨绘”著称。《月百姿》是一部以月亮为主题的大型锦绘合集(一百幅),于1885年至1892年分批出版,描绘出月亮的千态百姿,题材取自日本和中国逸事、历史事件和神话。

画中男子是明石仪太夫将军,1582年他输了一场战斗,打算切腹自杀。画面上,他刚刚完成辞世之句,抽出“胁差”(一种短刀),神情凝重。标题中那句便是他写下的死亡诗,意为“当我将进入那违命之列/比以往更明亮耀眼/夏夜的月光”。切腹作为日本武士中流行的自杀仪式,被视为有尊严的死法,明石仪太夫大概不会认为自己在“寻短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