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类型:朴素的词与伤感的诗

时间:2023-11-26 06:39:02

相对于哲学成就,席勒在文学和艺术上的造诣要更加深厚,他在作品中将艺术工作者分成感伤和朴素两种类型。或许这和我提到的心理类型是有共同之处的,但我将我们两个人的著作细细比对之后,发现事情绝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席勒提到的概念比我要简单得多,他曾说过:“朴素的诗人可以看作自然本身,而感伤诗人则一直在寻找自然。”这个定义模棱两可,几乎没有哪位诗人和哲学家可以明确表示出这句话的正确含义。就像一个站在岔路口让你猜他要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顽皮孩子,你说他会向左走,他偏向右走,而当你说他向右走的时候,他却向左走。

言归正传,席勒文章中最具争议的一个理论就是朴素、伤感这两种因素与客体的特殊关系。因此,以下的看法是有一定的正确性的:那些把自然之物当作客体来探索人并不需要大自然,他们很明显是内倾者,但那些根本的东西就是大自然,而与大自然关系最近的就是外倾者。

艺术的类型:朴素的词与伤感的诗

但是,这样的说法看上去非常勉强,而且,我和席勒的论点的相同之处并不多。和我的心理类型相违背的是,席勒先生在分辨感伤和朴素的区别之时,并没有提到艺术家的个体精神,只是论述了艺术家的作品的一般特征。同一位艺术家也许在这首词中是感伤的,而在另一首诗中却是朴素的。当然也有反例,荷马就是一个相当朴素的人。可惜的是,感伤的诗人在现在社会中的数量有一半之多。席勒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问题,他声称,诗人并不一定是作为个体被社会决定,也可能是只作为艺术家。

席勒说:“拥有朴素或感伤的艺术家无论从属于哪一类,他们的人格都由他们活跃在其中的大部分条件抉择,或者由偶然的环境规定。一般的性情、情感和境遇的关系非同小可。”所以,席勒并不认为这些和心理类型有什么关联,而是关系到一些偏门文章的特点和属性。因此,一位内倾的艺术家很可能既有朴素的一面,又有感伤的一面。这样一来,我们将外倾和内倾等同于感伤和朴素就大错特错,因为这不仅偏离了类型的机制,也偏离了主题。

席勒的定义存在很大争议,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考究和分析。上文中我已经讲到,朴素的艺术家和自然是对等的,他一直都是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把自己局限在对客观世界的单纯模仿上。很多人对朴素的诗词兴趣盎然,这是因为诗词可以将真实的世界形象生动地体现在我们的大脑中。朴素的诗词来源于大自然的赏赐,它代表了我们的幸运。

朴素类型的艺术家在工作时必须依靠他的自然本性,仅仅依靠他的懒散或自由则是不可以的。只有内心深处的本性在席勒身上体现出效果和力量的时候,他才能真正与自己的梦想对接。

对于朴素的艺术家来说,朴素的诗歌就是人的生命,最终要回归生命的本源。朴素的智者完全依靠经历以及外面的环境,他需要与外界接触和救助。对于朴素的艺术家来说,他身边社会的任何平凡的事情都有可能蕴含了危机,因为直觉通常非常依赖对外部世界的印象。如果艺术家可以对大自然表示顺从,并且对其保持一种神秘感和敬畏感。那他就很容易成为具备朴素才能的天才。

我们对这些概念进行整合,可以得出对客体产生依恋的只有朴素的艺术家,他同客体相关联的是一种强制性属性,这种属性将内倾与客体相融合。这种与客体的关联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就是一种神秘的因素,这种与众不同的特性表示客体和一种潜意识事物的对比。简单来说,就是将一种相似性同一种潜意识的内容摄影到主体身上。

同理,相似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转化为强迫性,因为它始终表现了一种欲望之力,而潜意识的力量则受到了欲望之力的影响。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操控这些被认为是邪念的力量,所以,它们可以强制履行意识的方面。因此,朴素的艺术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和困扰,客体兴许可以独自面对欲望之力所施加的作用力。

从一定程度上说,朴素的艺术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他与主体是合二为一的。所以,主体将自身的功能传授给了客体,并利用对客体采取的方法来显示自己。艺术家本身就是自然之力,因为自然作用于他们的身体,并无条件地支配他们的身体,而我们可以将绝对的能力交给客体。从这些可以看出来,朴素的是诗人是外倾者。

诗人之所以会有感伤的态度,是因为他一直在追寻自然的脚步,他对客体的作用持怀疑和反思的态度。其实,观念和客体是密不可分的。有空间的现实和没有空间的对立都是一种观念,观念所激发的混合起来的情感是多种根本存在的根源。

具有感伤特质的艺术家有时会表现出一种对人性的否定,他一定会将所有限制提升到绝对的强度,也就是使所有限制理论化,而且能够超越理论所界定的极限,将其空间虚化。作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他想要消除现实,并希望依靠这种观念使自己自由支配各种精神生活。

与具有朴素特性的艺术家相比,具有感伤特性的艺术家经常会对客体进行反思、对内容进行抽象化。他们通过对客体的虚化来学习刻意,也就是在创作的同时,利用超验将客体摆脱掉。

但是,仅仅利用内倾和外倾类型来表达两种特征,还是不能把席勒先生的思想完全展示出来,我们提出的内倾者和外倾者这两种机制,只能算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内倾和外倾只是大致提出了各种态度的相异之处,如果要对朴素和感伤型加深了解,我们还需要借助另外两种功能,那就是知觉和感觉。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对知觉和感觉进行更为细致的商讨,在此,我只提一下其中的一条,那就是朴素者的属性是情绪占据了主导位置。但朴素者面对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它超出了客体所能遇到的范畴。

席勒先生通过各种理论基础得到这样一种结果,就是他通过考察系统得到了这两种心理性质的概念,就像我们说的外倾和内倾所具有的内容一样。这两种心理性质的结构含义相同,从它们的相互关系来说,席勒无疑是内倾类型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