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帮我做决定 -依赖型人格障碍

时间:2023-11-27 00:29:03

【精神病自测】

看看给你的依赖型人格障碍打几分

谁来帮我做决定 -依赖型人格障碍

请你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回忆自己的情形,根据实际回答下面问题。

1.你是否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做出决策?

2.你是否有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做大多数的重要决定?

3.你是否有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4.你是否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你是否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你是否在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你是否在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你是否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你是否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在以上9个问题中,如果你的回答有2个以上为“是”,那么你可能有依赖型人格障碍倾向;如果你的回答有5个以上为“是”,那么你很有可能患有依赖型人格障碍,建议到专业机构做一下鉴定。

【问 题】

寻找庇护者

记得高中有个男老师,相貌和脾气都很古怪,宽额头、窄下巴、大眼睛、招风耳,活像是电影里的外星人。我们私下里都叫他ET,这里就称他为E老师吧。高二的时候,E老师娶了个可爱的娇妻,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婚后,E老师也一改那忧国忧民的严肃表情,时常在讲课之余吹嘘自家的新媳妇是多么可爱、多么黏人、多么依赖他。

我们也确实见证了这一点。上课时,E老师正气吞山河、兴致高昂地讲解题目的时候,他的手机会突然响起来。他会不好意思地停下来接电话,小声地说上几句。有时候一堂课要有几个回合。

当时我们就集体抗议了:老师,在我们这些单身学生面前不要这么秀恩爱吧!

当然了,老师上课总接电话是不对的,后来E老师上课时会关机。在下课铃响的一瞬间,他会立刻把电话开机,基本上不出两秒,他媳妇的电话就会立刻接进来。有时,我们甚至能听到对面的声音:“老公!我怎么都找不到你了!——你快点告诉我,我的衣服买什么颜色?酱油买哪个牌子?”

当时我们惊讶于两点:一是E老师的魅力竟然如此之大,让他媳妇时刻惦记着;二是他媳妇每次打电话过来,都问那么无聊的事情。

后来,E老师的媳妇再打电话关机,就干脆到学校里找他,要是E老师在上课,就直接在办公室里等着。等见到了E老师,就马上问:“老公,你快点给我拿主意!……都怎么办?我一个人应付不了啊!”

我们清楚地看到,E老师虽然依旧对新婚妻子宠溺疼爱,但是已经由一开始的得意扬扬变成尴尬不已了。

现在看来,E老师的小娇妻应该就属于依赖型人格障碍了。

顾名思义,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对人强烈依赖。他们永远都像一个孩子,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依赖“母亲”——事实上,在所有的关系中,他们都在扮演孩子,把他人当成母亲来依赖。

他们总是要他人来为自己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事情做决定,重要的事情就不必说了,可是甚至一些琐事也要依赖他人。要他们独立做出决定简直难于登天,除非有他人一再担保,他们才会勉强做一些小的决定。他们极其害怕不能照顾自己,时常感到无助和恐慌,他们极度需要他人来帮助自己。因此,他们对于所依赖的人非常顺从,更不会提任何要求,因为他们绝对不能“得罪”所依赖的人,否则对方可能会不照顾自己或者不为自己做决定。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缺乏价值感,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很弱小无能、容易犯错、没有判断力、经常失败。他们常常处于不安的状态,时常担忧,为了让他人照顾和支持自己,他们宁可牺牲自己或者勉强自己。对他们来说,哪怕是被虐待也比让他们独处来得好。他们害怕分离,一旦面临自己所依赖的人可能会离开的威胁时,他们会进行进一步的妥协和迁就。而当失去了一个可依赖的人已成定局时,他们马上会去寻找下一个。

【案 例】

谁能帮忙支撑我的世界

小U是个很腼腆的男孩子,见到陌生人会害羞地退到一边。他低头抿嘴一笑,耳朵都变得通红。

按照小U妈妈的话说,他是个“非常听话、孝顺的孩子”。妈妈说让他往东,他肯定不往西。妈妈不让他和谁交朋友,他就断了和那人的关系。妈妈说要他考哪个学校,他就考哪个学校。妈妈逢人便夸:“我真是生了个好儿子。”

事实真的如此吗?“听话”就是孝顺,就是好儿子吗?那么小U自己的意见呢?

“我不知道。妈妈说的都是对的,只要按照她说的做就好啊。想那么多干什么?”小U答道。他仿佛不知道“自己的意见”这几个字的含义。

这让人想到以前的一个笑话。说联合国向各国小朋友询问对于非洲的饥饿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欧洲小朋友说:“什么叫作饥饿?”因为欧洲非常富足。美国小朋友问:“什么是非洲?”因为他们以为美国就是全世界。中国小朋友问:“什么是自己的看法?”

这和中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有关,如小U的妈妈。当小U事事都征求她的意见的时候,她认为这是对她的依赖、尊重和爱,而完全没有考虑到这是小U缺乏独立能力、没有自主性的表现。

在大学毕业后,小U按照妈妈的意见留在了本市,并且接受了妈妈安排的相亲。在两个年轻人一起交流的时候,小U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女孩首先挑起话题,侃侃而谈,小U支支吾吾应付着,不知如何作答。不多时,女孩就借口有事离席了。

小U这才如释重负。不过,妈妈却埋怨他:“我看那女孩蛮好的,做你女朋友多好啊。”小U马上感到十分紧张焦虑,因为他没有按照母亲的意愿顺利让女孩成为自己的女友,并且也不知道要如何才能追到女孩,因此感到浑身无力、焦虑不安。

“妈妈帮你把电话号码要来了,去联系人家吧。”小U收到指示,这才如蒙大赦,赶紧去联系女孩。但是,女孩一针见血:“从你妈离开之后,你就坐立不安。我想你还没准备好离开你妈妈独立生活。所以,我认为我们只适合做朋友,不适合继续发展下去。”

这对于小U简直就是五雷轰顶的消息。深深的挫败感和没能完成指示的失落感占据了他的心:“果然,我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我是个没用的人……”

就在这个时候,小U的妈妈突然得了重病。小U再次深深自责。同时,失去了妈妈的指示,他手足无措:“我成了个废人。”

这时,小U认识了小J。小J年纪略长一些,是个高大威猛的男生,性格有些蛮横霸道,语气中总是带着说一不二、毋庸置疑的霸气。小J看到慌乱的小U之后,立刻有条不紊地做出指示,小U这才安心下来。

很快,小J就表白了。小U对同性关系并不感冒,而且他知道妈妈是一定不会同意的。但是,除了小J,他没有别人可以依赖,于是,他同意了和小J在一起。

【现 象】

都市怪病——情感依赖症,你中招了吗?

小丽是一个文静柔弱的女生,也没有什么朋友,看起来普通极了。但是,她的心里有个小秘密,那就是她暗恋着一个男孩。她没有勇气表白,但是她生活的全部重心都在这个男孩身上。她悄悄打探他的消息,打工赚钱买他喜欢的东西不署名地放到他的书桌里,关注他的恋情,学习他的爱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默念他的名字……

尽管他不认识她,他却是她感情的全部。小丽这就是患有严重的情感依赖症。

情感依赖症,从字面理解就是在感情上过度依赖某人或某物。由于把感情全部投入在某人或者某物身上,一旦失去或者担心失去就会极度不适应,引起焦虑情绪或者抑郁情绪。具体细分的话,有亲情依赖症、爱情依赖症、友情依赖症、宠物依赖症、爱好依赖症、物品依赖症、偶像依赖症等。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感情却相对空虚,如果不能正确排解,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多人选择了一个简单的方式:将感情寄托在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物品上,于是就出现了情感依赖症。

其实最为常见的还是宠物依赖症。对宠物严重依赖的通常有两种人,一种是生活压力大的白领一族,和人打交道让他们备感焦虑,感情无处安放,于是他们就在单纯可爱的宠物身上寄放自己的感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依赖。另一种就是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或者失去伴侣等多种原因,感情上会更加空虚,却又有大量的时间无事可做,于是,他们选择了猫、狗、鱼、鸟等宠物,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感情完全投放进去。很多老人都把宠物视为自己的儿女、老伴,精心照料。

而在青少年身上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偶像依赖症。尤其现在的很多00后,视明星偶像为神。你批评他们,他们可能还懒得理你,但是,你若说他们偶像的不好,恐怕你得后果自负了。网络上关于偶像的毫无意义的刷屏和过激言论也往往出自这个年龄段的人。青少年很容易将自己的感情投放在偶像身上。

将感情寄托在人或者宠物身上,也许你还能理解。但是,将感情投入在物品上,你可能就会觉得不可思议了。事实上,有很多人都在某一件物品上投入了大量的感情,甚至将其作为生活支柱。这个物品可能是一幅画、一个花瓶、一个玩偶、一辆车、一座房子、一、一块表、一件衣服……

一位男子,在妻子亡故后便将两人的婚戒视为生活的全部。在不幸遗失了戒指之后,他痛哭流涕,几欲轻生;而一位女子,则将从小陪伴她长大的玩偶视若生命,那就是她盛装感情的盒子。

情感依赖症往往是十分顽固的,但是并非不可以打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集中投入的感情分散。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多交朋友,培养更多的爱好,寻求和自己相似的人来分享感情经历,这些都有助于感情的正确发泄。感情一旦可以找到其他不同的宣泄口,那么情感依赖症也就不治而愈了。

【解 答】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救治原则:从小事开始

想要从根本上甩掉依赖型人格障碍,你最应该做的就是打破以往的固有模式,重新建立自信心,逐步为自己做出决定,最终实现完全独立。

第一步,下定决心,做出改变。你可能觉得这简直是废话,当然是想要改变啊。但是“想要改变”和“下定决心做出改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你发现自己患有依赖型人格障碍,于是你着急找到自我调节的方法,所以你赶紧翻到这一节认真研读,这只是表明了你对改变现状的渴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已经下定了决心。下决心恐怕是一件最困难的事情了,尤其是对于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说。

在你做出决定之前,你应该知道做这个决定的后果:

你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依附于他人;

你在生活和思想上都不再像从前那样依赖他人;

你将为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负责任;

你将拥有一个全新的人生。

如果你看到这里,已经做好了摒弃过去和迎接未来的准备,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下定决心来改变了。如果你还没准备好,认为让自己不依靠别人而自己来负责任,这实在是做不到,那么你不用继续往下看了。

第二步,回忆你的童年时期,找出父母对你教育中的不妥当之处。当然,你可能并不会觉得哪里不妥当,不过你可以让自己沉浸在回忆中,想过去的每一个细节。

你的父母是否过于溺爱你,什么都为你代劳?他们把你当成小皇帝小公主,总是对你说:“我的小祖宗!等你做好这个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了,还是我来吧!”哪怕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了,他们还是帮你系鞋带、开门等。他们甚至帮你写作业。在你和同学有冲突的时候,他们直接冲上去把你护在身后。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等着他们来帮你就行了。

你的父母是否对你过于严厉?他们决定你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看什么电视剧,他们甚至决定你的兴趣爱好。你总是被指责“真笨,怎么什么都不会!”“为什么不按照我说的去做?” 他们包办了你的一切,什么都为你安排好了,并且严格监督你去执行。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你只能按照他们说的做。

你的父母对你的教育核心是否就是“顺从”?他们一直要你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不论任何事情,只要你顺从他们的心意,他们就会高兴并且夸赞你。如果不是,他们就会唉声叹气,觉得你是个不孝的孩子。于是,任何事情你都要咨询他们的意见,以确保符合他们的意愿。这样的办法最“懒惰”但是也最有效。久而久之,你变得没有自己的意见,而活在“听话”这样一个温柔的束缚中。你习惯了这种行为模式,还有这种依赖别人意见的“轻松”生活。

想想吧,在你的童年中,是否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些你习以为常的事情,也许恰好就是形成你的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关键。找出这些问题,列在一张纸上,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认知。

第三步,从小事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许决定太大的事情让你觉得头疼。但是没关系,你可以先从那些你应付得来的问题入手。比如,你喜欢的颜色,你偏好的口味,你欣赏的明星,你爱看的书籍……在这些小事上你会发现,你是有自己的意见的。只不过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将它们隐藏起来。那么接下来,你就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了。

比如,你喜欢某种颜色、某种款式的衣服,那就大胆去穿,不要在意别人说好看或者不好看。比如,你喜欢甜食,而你的TA喜欢的是咸的,那么你也不必单方面迁就,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两个人一起去品尝。比如,你想去坐摩天轮,都已经二十几岁了可父母还是不同意,那就自己去试试,注意安全就行了。

第四步,你应该学会的就是说“不”的能力。你长时间依赖于他人,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从不反驳也从不否认,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从不思考。在被要求做一件事情之前,你应该想想这件事情的意义,还有你自己愿不愿意去做。有的事情,你可能并不想做,也可能会让你受到伤害,但是因为你被这样指示了,所以你就顺从地去做了。你应该学会说“不”。这并不会让别人讨厌你,反而会让人学会尊重你。

最后,你应该认同自己为了改变做出的一切努力和所得到的成绩。你在慢慢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人。你可以将这些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积累信心和成就感,并且要毫不吝啬对自己的夸奖。自我的认同和鼓励将让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生存法则】

6种效应助你学会独立

1. 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随大流”。人们很容易跟随群体的观点或者行为,以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例如,在“双十一”这天,电商总能创造成交奇迹。但是,真的有那么多想买的东西吗?实际不然,“双十一”过后,大部分人都会吐槽自己买了多少没用的东西,还有人去年“双十一”的东西还没拆包呢,今年又大肆狂购。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从众心理。因为,大家都在买,所以自己也就随波逐流地买点什么东西。买东西的时候,往往就直接买销量最高的那一款,因为大家都买嘛。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因为自己无法做出决定,或者说没有自信做出决定,所以,如果没有特定的人能够帮助他进行决策的话,就会选择从众,所谓“听从大家的意见”嘛。这样是最简单的,自己不用思考,也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但是,每个个体的需要是不同的,盲目地跟从的话,很有可能并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例如,你买的东西也许是绝大多数人都会买的,但是你并不需要。虽然你还有一大堆贷款要还,但是,你可能因为跟风而裸辞去旅行。

尤其是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盲目从众很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所以你一定要勇于尝试自己做决定,不要害怕出错。

2. 华盛顿合作效应

华盛顿合作效应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脱,三个人无法成事”。这是一种典型的相互依赖、推诿责任的状况。

为什么说一个人还能勉强敷衍完成,到了三个人的时候反而事情搁浅,没办法完成了呢?这是因为三个人都相互依赖,谁也不肯负起责任来,都指望着其他的人去完成,自己只要等待结果就行了。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更是抱有这样的心态,相互依赖,相互都不想负责任,于是决策迟迟无法做出来,时间都浪费在相互推脱上,最后也没有结果,反而耽误了事情,一事无成。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应该努力避免这种情况,从小的事情开始学会做抉择,一点点增加自信和责任感,逐渐学会自己决策。

3. 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指的是,名人的出现所导致的吸引关注、增强影响、引发模仿等的现象。因为名人自身的光环更容易让公众产生信任感,引发社会关注。例如,很多品牌都会不惜重金起用具有影响力的大牌明星代言,就是运用的这种效应。所以“都教授”在中国征服了无数粉丝之后,拿各种代言广告拿到手软,疯狂吸金。可是,后来“都教授”身材发福,使得其影响力大打折扣,结果痛失了很多合同。

而名人效应也容易让人产生一定的依赖感。尤其是疯狂的追星族,可能会在心理上过分依赖名人,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凡事都以名人为标准,却失去了自我。

对于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而言,让名人“帮助”做出决定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是,如果超出一定的合理范围就会变成盲目追星,不仅对自己的状况没有帮助,还会让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4. 摩西奶奶效应

摩西奶奶是美国的一位艺术家。她75岁才开始学习画画,80岁的时候举行了个人的首次画展。

摩西奶奶出生在一个农场里,只受过有限的教育。她一生都待在农场中,操劳着农活和家庭,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养育着自己的孩子们,而且她有10个孩子要照顾!平时,她就刺绣些乡村景色来放松自己。七十几岁的时候,关节炎让她不得不放弃刺绣,她转而开始学习画画,并在当地分发自己的作品。她的作品在艺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到了80岁的时候她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个人画展。直到101岁去世的时候,摩西奶奶留下的作品达到惊人的1600多幅。

摩西奶奶被当成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但是,她更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去努力、去改变,都会获得成功。同时,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是蕴藏在不同的方面而已。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也是如此,这些人也蕴藏着自己不知道的巨大的潜力,只不过他们并不去发现,也并不相信这一点。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应当主动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掘自己的潜力,逐渐培养自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让自己独立。

5. 鲇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活的沙丁鱼,活鱼的价格比死鱼要高很多。但是,大部分沙丁鱼都会在回港途中因缺氧死去。为此,人们费劲了心机,可还是收效甚微。但是,有一条船却总是能够运回很多活鱼来。原来,船长在沙丁鱼的鱼槽里放了一条以沙丁鱼为食的鲇鱼。鲇鱼在鱼槽中四处游动,沙丁鱼为了逃避被吃掉的厄运,努力游动、四处逃窜。这样一来,沙丁鱼就不会缺氧了。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鲇鱼效应”。

在管理学中,鲇鱼效应主要用来指企业引进外部人才,适度增加企业内部的竞争压力,唤醒企业活力。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只有在产生一定的危机感的时候,才会激发出自己的潜能,超常发挥,表现出自己最出色的一面。

对于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说,正是由于时刻能找到所依赖的人,所以才会一直过于依赖他人,对自己不自信。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可以适度地将自己暴露在危机感之中,迫使自己的人格独立起来。

6. 瓦拉赫效应

瓦拉赫效应指的是,人的智能发展有高有低、有强有弱。一旦人们找到自己智能发展中最强的那一点并充分激发它、让它得到充分发挥的话,往往会取得惊人的成绩。

例如,我们都很熟悉的音乐神童舟舟。他的智力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但是他在指挥方面的才能无人能及。当这方面的智能被激发出来之后,舟舟的生命充满了普通人不敢想象的辉煌。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更应该寻找到自己智能的制高点,激发出自己的才能,让自己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这样,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就会获得自信,也会愿意渐渐去承担一部分责任,逐渐从自己软弱的世界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