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论走向死胡同

时间:2023-11-29 13:29:03

休谟是一个彻底的经验论者,他提出的“知觉论”能很好地解释经验范围内的内容,但对经验范围外的部分他持有的是怀疑的态度,对三种实体都持有的是不可知的态度。

如此看来,休谟彻彻底底地贯彻了经验论,这个彻底性就在于决不妥协,不像洛克和贝克莱那样,承认经验范围外还有实体存在,休谟是持不可知的态度。那么,休谟如此彻底地贯彻经验论,经验论岂不是走向一个完美的境界了,应该皆大欢喜才对啊。

经验论走向死胡同

但其实并没有,这个时候经验论反而走向了一个死胡同。休谟好像挖了个坑,然后自己跳进去把自己埋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先从对知识的分类开始讲起。

观念关系的知识和事实的知识

休谟把知识分为两类——观念关系的知识和事实的知识。

观念关系的知识是什么?就是观念和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的知识,比如我们知道的逻辑学、数学和几何学的知识。这一类的知识就是在两个以上的观念中进行逻辑推演而来的知识。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的知识就是观念关系的知识。“三角形”是一个观念,“内角和是180度”是一个观念,这两个观念是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只要是三角形其内角和必然是180度。

休谟虽然是经验论者,但他并不否定逻辑学、几何学这样的学科知识。但这一类知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因为这一类知识虽然有普遍必然性,但并没有经验内容,只是一种纯粹的形式而已。这一类知识是必然知识。

第二类知识就是事实的知识。这个事实的知识,就是经验范围内的知识了。比如,“太阳照射大地,大地变暖”这是一个事实的知识,因为这是你经验到的。这一类知识包括了自然科学的知识,也包括我们前面说到的因果关系,因为因果关系是在经验范围内的领域人主观的一种联想。这一类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经验内容,每一个知识都是能经验到的,但最大的问题是并不具有彻底的普遍必然性,所以是一种或然知识。

在休谟看来,这两类知识是泾渭分明的,第一类知识其实就是通过逻辑的演绎而来的知识,这就是唯理论的那个套路,通过推理,A推导出B,B再推导出C,然后形成一个知识的系统。这也就是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的那套东西。

第二类知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自然科学的知识,即经验世界范围内通过归纳总结而来的知识,这就是经验论的套路,也是休谟提倡的。

经险论走向死胡同

到这里,我们就逐渐找到经验论的问题了。

先明确一点,经验论也好,唯理论也好都是认识论,认识论最大的目标是什么?探寻人是如何认识知识的,知识是何以成为可能的,去找到真理性的知识。什么是真理性的知识?既具有普遍必然性,又具有经验的新内容的这一类知识。可以说,经验论和唯理论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寻找这类知识。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

休谟遵循严格意义上的经验论——除了经验领域以外,对一切都不妥协(对推理的东西不妥协,对经验范围外的实体不妥协),于是会怎样?得出的知识就是关于事实的知识——只具有经验内容,但并不具有普遍必然性。因为第N次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不代表第N+1次还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就违背了认识论的最高目标了,违背了要寻找普遍必然性知识的准则了。

休谟彻底贯彻经验论,初衷是好的,但最后恰恰违背了自己的初衷,走向了一个死胡同,就好比他自己挖了个坑,然后自己跳进去了。

而唯理论呢?道理也是一样的。唯理论坚持演绎的原则,到最后会怎样,就只剩下逻辑的演绎体系了,只剩下形式的部分了,虽然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但缺少新内容缺少经验的成分在里面,所以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也走向了一个死胡同,违背了认识论的终极目标,违背了知识论的最高准则——追求既有普遍必然性,又有新内容的知识。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知识的分类问题。第一类观念关系的知识,就是唯理论的这一套知识,只有知识的形式,有普遍必然性,但缺少新内容;第二类知识,事实的知识,就是经验论的这一套知识,有经验的内容,但缺少普遍必然性。

到这里,经验论和唯理论都走向了一个死胡同,走不下去了,怎么办呢?有没有一种知识是完美的,既具有普遍必然性,又具有经验内容呢?

康德,就很好地来解答这个问题了,把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问题综合起来,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这一类知识就既有普遍必然性,又有经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