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到底可教不可教

时间:2023-11-30 00:29:02

那么,德性到底可教不可教呢?前面说了,智者派肯定认为“德性是可教的”,否则他们就失业了。作为智者派的论敌,苏格拉底肯定要主张“德性是不可教的”。

德性到底可教不可教

可是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苏格拉底虽然认为“德性是不可教的”,但是他每天跟人们在讨论伦理概念的普遍定义问题,试图催生他们的灵魂。如果德性是不可教的,那他的讨论岂不是也没有了意义?所以苏格拉底在心里面也是认为“德性是可教的”。但是他跟智者派最大的区别在于,智者派把德性当成一种现成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也就是说,智者派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苏格拉底却认为真正的德性只能借助于反诘法,通过唤起他人的回忆来加以“传授”。苏格拉底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通过引导和启发,让你自己去寻找答案。英国哲学家伯纳德·威廉斯说:“我应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如果真的有答案,就必须要让每个人认识到这个答案是他本人赋予他自己的,唯其如此,这个答案才真正有意义,也真正有效用。这里的关键词是“自己”,没错,就是你自己在追问,自己在探索,自己在给自己提供答案。

我曾经写过一,名字叫作《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其实,我真正想说的不是这句话,而是紧接着的那句话——“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很多人忽略了后半句话,他们只是本能地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于是反驳说:你有什么资格自言清醒,又有什么资格说别人装睡?其实,我写下这句话,只是努力提醒让自己挣扎着不要睡过去。另外,我也相信,如果必要,完全可以找到101种方法来叫醒装睡的人,比方说用热水浇他们,拿针扎他们,或者让快递小哥去打他的电话,但是在我看来真正有价值的醒来只能是——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我认为,这个观点与苏格拉底的哲学精神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有人这样评论苏格拉底的方法,它是一门艺术(art),但不是教导哲学(philosophy)的艺术,而是教导如何进行哲学思考(philosophizing)的艺术。换句话说,这不是教导关于哲学知识的艺术,而是一门使学生成为哲学家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