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的“白板说”

时间:2023-11-30 08:29:03

唯理论者主张人拥有天赋观念,它们是我们人类知识的来源和基础。现在洛克要反对这个看法。我们去读《人类理解论》,会发现洛克一开始就在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他列举出属于天赋观念的两个典型例子:第一个是“存在者存在”,还有一个是“一件事物不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

洛克的“白板说”

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这两个命题是必然为真的命题,而且也是天赋的观念。但洛克却反对这个看法,认为它们不是天赋观念。那么洛克的反驳理由到底是什么呢?

在陈述他的理由之前,我想请大家先来思考以下两个例句:

例1,这个命题是真的,所以我们对它表示同意。

例2,因为我们一致同意这个命题,所以它是真的。

这两个命题之间的差异显而易见,我们可以粗略地断定,前者所隐藏的哲学态度是真理的客观主义,后者是真理的主观主义。

事实上,在《政府论》中,洛克指出,只有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基础之上的政府才具有政治合法性,这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有意思的是,洛克把政治哲学中的同意原则也运用到了认识论当中,他在反驳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时,就是借助于“同意”这个概念。

洛克认为,“一件事物不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这个命题之所以不是天赋观念,理由正在于它不是人类所普遍同意的。这里存在着一个有趣的对比,上述命题显然是为真的,但它却不一定是人们普遍同意的。比方说,小孩和白痴都不会同意这个命题,因为他们听不懂。

我曾经拿布谷做过实验,我问她:你是不是同意“一件事物不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她当时的反应是:“爸爸,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布谷之所以不理解这个命题,是因为她还没有发展出这种高度抽象的思考能力,所以她的脑海当中并不存在这个命题。可是如果我换一个说法,比如,我举着梨子跟她说:“你看我手里的这个梨子,它在你的眼前,同时又不在你眼前,你能看见它,同时又看不见它。”那么,她一定听懂了我这句话,同时她肯定会说:“爸爸,你在说什么呀?”此时,她不是在抱怨听不懂这句话的字面意思,而是在抱怨这句话存在着逻辑问题——因为她明明看见了梨子,这个梨子怎么又不存在呢?通过这个例子,我的意思是说,很多概念和原则比较抽象,小孩暂时无法领会其含义,但他们有能力去理解,只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他们迟早会掌握这些观念和原则。

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个想法对洛克构成了反驳吗?洛克说:只要是通过教育才拥有的观念,那就不是天赋的观念。所以,哪怕布谷拥有理解排中律的能力,哪怕小奴隶拥有推导出毕达哥拉斯定理的能力,只要它还不是清楚明白地印在脑子里的观念,只要它还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才能获得,那就不是天赋观念。

对于这一点,洛克说得很清楚,他指出:“说有一个概念印在心灵上面,同时又说心灵并不知道它,并且从未注意到它,这就等于取消了这种印在心上的说法。凡是心灵从未知道过、从未意识到的命题,都不能说是存在于心灵中的。”

分析到这里,我想问大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只要是天赋观念都必须得到普遍的同意吗?第二个问题是,天赋观念和天赋能力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第一个问题留给大家闲暇时去思考,第二个问题我们在本讲的最后会做出回复。

也许有读者会问,洛克为什么要反对天赋观念?这件事情听起来如此的哲学,如此的抽象,如此的不知所谓,他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首先,按照当时的流行观点,天赋观念主要是上帝放在人类心灵结构中的东西。因为是上帝的礼物,所以是不可置疑的,免于批评的,这样一来,也就为权威主义独断论提供了基础。

其次,洛克想要为牛顿、波义耳这些人的自然科学研究充当哲学的“清道夫”。也许有人会说,笛卡尔不也是想要为自然科学寻找确实可靠的基础吗?没错,洛克和笛卡尔都试图为自然科学奠定基础,但两个人的进路却非常不同,洛克认为笛卡尔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因为笛卡尔想要为自然科学奠定一个先天的形而上学基础,而洛克认为这个工作只能从经验着手。

最后,洛克认为,天赋观念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因为它很容易被某些独裁者所利用,让人们放弃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对思想自由、学术自由造成威胁和伤害。

在反驳完天赋观念之后,洛克提出了他自己的理论设想,那就是著名的“白板说”。洛克说:

一切观念都是由感觉(sensation)或反省(reflection)来的——我们可以假定人心如白纸似的,没有一切标记,没有一切观念,那么它如何会又有了那些观念呢?……我可以一句话答复说,它们都是从“经验”来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

准备这一讲时北京下起了春雪,我特意在人大的校园里冒雪走了一圈,去迎接2018年这场迟到的大雪。当我仰起脸的时候,雪花飘落在我的脸上,我通过“感觉”感受了凉意,此时我们心里就留下了一个印象——“雪是凉的”,然后再通过“反省”得出结论——“雪= 凉”,最后形成了一个“观念”(idea):“如果我伸手去接雪,它是凉的”。

根据洛克的观点,任何观念的形成,都要经过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借助于感觉,第二步借助于反省,这就是著名的“双重经验论”。感官是观念的“外在来源”,通过外物的刺激产生包括颜色、冷热、软硬、苦甜以及一切可感物的观念,这是完全被动的过程。反省是观念的“内在来源”,它是“内部感官”。洛克认为心灵不但被动地接受外物的刺激,而且具有主动地对刺激进行加工的能力,由此形成知觉、思想、怀疑、信仰、推论、认识、意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