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后像和负后像

时间:2023-12-13 12:09:02

如果我们发出一种音调(例如,敲击琴弦或音叉),然后又突然制止发音体的振动,那么,音调感觉便立即停止。即便它实际上比刺激持续了更长时间,它的后效(after-effect)之持续也是如此短促,以至于在正常情况下无法为我们所注意。不过,对于光和颜色的感觉来说,情况就颇为不同。你们都知道,如果将通红的火把以适当的速度呈圆周形晃动,你们就会看到完整的火圈。这种现象表明,光的印象在眼睛里至少可以保持一段时间,即从火把行程中的任何一个起点绕过一圈后再回到同一起点位置所需的时间。我们可以用下述方法获得关于光刺激的后效的更确切的知识,也即对一个发光体凝视一段时间,然后突然闭上眼睛。于是,我们可以在黑暗的视野中看到一个后像(after-image),它与该发光体很相似,但是在发光体的光和颜色特性上却逐渐经历了十分奇异的变化。开始时,后像与外部物体十分相似,然后它的强度(intensity)有些减弱,再过一些时间以后,它的性质又起了变化,开始向原始性质的相反方向变化。如果被凝视的物体是白色的,后像便变成黑色——也就是说,比起看到的黑暗视野来要更暗——如果被凝视的物体是黑色的,那么后像便变成白色,比视野周围还要亮。最后,如果印象是彩色的,那么后像便呈补色(complementary colour),如果被凝视的物体是红色的,那么后像便呈绿色,如果物体是绿色的,那么后像便呈红色。因此,在第一阶段,后像被称为正的或同色的(positive or same-coloured);在以后的各阶段中,则称为负的或补色(negative or complementary)。如果被凝视的物体是极度明亮的话,这两种现象,尤其是更为持久的补色后像,是可以用睁开的眼睛观察到的。例如,如果你瞥了一眼落日,然后注视道路或灰色的墙壁,你便可以在凝视点上看到太阳圆盘的清晰的绿色后像。

正后像和负后像

后像现象表明:第一,视网膜中的刺激过程比外部刺激持续更长的时间,往往可以达到若干秒钟。但是,它们也表明,紧接着刺激的直接持续阶段(这是在正后像中表现出来的),便会发生相反的感官状态,在这种情况中,明亮的物体被看成黑色的,黑色的物体被看成明亮的,而且,一般说来,彩色的物体被看成补色。这种补色的后效可以根据视网膜部分衰竭的假设来轻易地做出解释。例如,如果我们对红色的感受性在特定位置上已经耗尽,我们便将在该位置上看到白光,就好像没有任何红光对它发生作用一样;换言之,由于从白色那里减去红色而剩下绿色,因此红色物体将会在衰竭的视网膜上留下一个绿色的后像。这些补色后像的质量可以通过与其背景的对比而得到提高。该观点尤其在上述情形中站得住脚,在那里,黑白物体的后像是在黑暗的视野中被观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