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的意思(翻译及出处)

时间:2023-10-30 14:39:03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出处】

苏秦说韩宣王曰:“臣闻鄙谚曰:‘宁为鸡口(鸡口:指鸡的口,小而洁。),无为牛后(牛后:指牛的肛门,大而不净,比喻居下位而卑贱。),今西面交臂(交臂:拱手,以表示恭敬、降服。)而臣事秦,何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彊(彊:通“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苏秦列传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翻译】

苏秦对韩宣王说:“我听过一句民间谚语‘宁愿做鸡头,也不做牛尾’。如果韩国向西边的秦国示好,臣服于他,那跟牛尾巴有啥两样?以大王您的英明,又拥有强大的韩国军队,却换来牛尾巴的名声,我私下为大王感到羞耻。”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的意思】

究竟应该“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是领导人(国家、企业)在面对变局时,无可逃避的抉择。

三国初期,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就面临这样的抉择。张昭主张“北面事之,不失列侯”,鲁肃则说:“我可以侍奉曹操,仍有官可做,主公不可以。”就是“宁为鸡口”的说服技巧,孙权于是决定抵抗。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的意思(翻译及出处)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的故事】

苏秦游说诸侯到了韩国,韩国在战国七雄当中实力较弱,又因为扼住了成皋、宜阳、南阳等险要地点,成为秦、楚、魏几个强国觊觎的目标,苦于战争不断。因而韩宣王有意与强国结盟,避免多面作战。

苏秦的目标既然是组织“合纵”抗秦,当然不能让韩国靠向秦国。于是一上来就先强调韩国的优势:除了地形险要、兵马充足之外,韩国制造弓弩的技术天下闻名,强弩射程六百步,制造出来的剑戟锋利度极高(斩坚甲铁幕),亦即国防科技领先各国,韩国战士足以“一人当百”。

苏秦再分析:“若大王臣服秦国,秦国一定会索求宜阳、成皋等险要之地(联合驻军)。若答应他,明年会再要求割更多地;若不答应,非但前功尽弃,且结下新怨。”

先戴高帽子,再挑起秦国需索无度的伤痛,等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名句出口,韩宣王勃然色变,手按着剑说:“寡人再怎么没出息,也不会向秦国低头。我愿意加入合纵阵营。”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怎么用】

若要表达愿意追随对方,古人常用“甘附骥尾”——既然要追随了,就不能称对方为“牛”,要称“骥”(骏马),否则马屁拍在牛屁股上,小心牛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