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汤的孟婆原来是风神

时间:2023-11-23 05:09:01

中国民间传说,人死后走上黄泉路,经过一座奈何桥后,有一位老婆婆在卖汤,这碗汤就叫作“孟婆汤”,喝了它可以忘却前世所有的爱恨情仇。这碗汤如此之有名,以至于成为各种文艺作品中争相吟咏的对象。可是,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孟婆”却与这碗汤没有一丁点儿关系。

最早的记载出自南朝宋人沈怀远之手,他所著《南越志》一书,虽然早已散佚,但还有一些片段保存了下来。说:“飓母即孟婆,春夏间有晕如虹是,盖飓神也。”这是中国古籍中最早关于“飓风”的记载。南越地区俗称飓风为“孟婆”。

人们都以为“孟婆”姓孟,其实大谬不然。清代大型类书《佩文韵府》载:“宋徽宗词‘孟婆好做些方便,吹个船儿倒转’,蒋捷词‘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怎禁他孟婆合早’。按北齐李騊駼(táo tú)聘陈,问陆士秀曰:‘江南有孟婆,是何神也?’士秀曰:‘《山海经》:帝女游于江,出入必以风雨自随,以其帝女,故曰孟婆……’”

清人王弈清在《历代词话》卷八中也有“俗谓风曰孟婆”,“江南七八月间有大风……野人相传以为孟婆发怒”的记载。之所以称作“孟婆”,“孟”不是姓,古人排行以伯(孟)、仲、叔、季为序,天帝的女儿最大,因此用排行中的老大“孟”来称呼。

由以上记载可知,“孟婆”乃是风神。明人朱鼎臣所作小说《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第十三回“妙善魂游地府”中写道:“阎君与六曹俱在孟婆亭作别而去。”清人沈起凤在《谐铎》一描写锦屏女子叶佩纕(xiāng)十六岁去世,埋在后园碧梧树下,有青虫千百攒集叶上,咬出了“冥中八景诗”,其三即《孟婆庄小饮》:“月夜魂归玉佩摇,解来炉畔执香醪。可怜寒食潇潇雨,麦饭前头带泪浇。”无论是“孟婆亭”还是“孟婆庄”,还都没有出现“孟婆汤”这一神奇的饮品,之所以以“孟婆”命名,大概是因为此地风大的缘故,恰好符合“孟婆”风神的身份。

孟婆汤的孟婆原来是风神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Recherches sur les superstitions en Chine)卷七插图『孟婆娘娘』。

这套书是法国耶稣会士禄是遒(Henri Doré)神父主笔的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的人类学报告,1911年至1938年陆续出版,收录了大量包括中国年画、符咒在内的民俗图片资料。

这幅图描绘的是孟婆娘娘,其中的孟婆完全是富贵主母(老妪)形象,头上挽三髻,衣着华丽,神情严肃而悲悯,左右童男童女,面前案上摊开的书卷上写着“一心向善”四个大字。下面,一小鬼端着一大茶盘“孟婆汤”,各路阴魂争相饮用,另二小鬼驱赶着不情愿的魂灵。其情其景,全不似王有光所记那么香艳,惟孟婆形象相似。

直到晚清王有光所著《吴下谚联》一才出现“孟婆汤”其名,作者写道:“人死去第一处是孟婆庄,诸役卒押从墙外经过赴内案完结。生前功过,注入轮回册内,转世投胎,仍从此庄行过。有老妪留进,升阶入室,皆朱栏石砌,画栋雕梁,珠帘半卷,玉案中陈。妪呼女孩,屏内步出三姝:孟姜、孟庸、孟戈,皆红裙翠袖,妙常笄,金缕衣,低唤郎君,拂席令之坐。小鬟端茶,三姝纤指捧瓯送至,手镮丁丁然,香气袭人,势难袖手。才接杯便目眩神移,消渴殊甚,不觉一饮而尽。到底有浑泥一匙许,抬眼看时,妪及三姝皆僵立骷髅,华屋雕墙,多变成荒郊,生前事一切不能记忆。一惊堕地,即是懵懂小孩矣。此茶即孟婆汤,一名泥浑汤,又名迷魂汤。”

按照王有光的描述,“孟婆”姓孟,无疑是孟姜、孟庸、孟戈三个女孩的母亲,可见此时已经不解为何称“孟婆”的来龙去脉了,因此才附会出一个“孟婆庄”,又把风神“孟婆”附会为庄主,以至于这个误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