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内容≠实际情况

时间:2023-11-26 13:09:03

我在1802年开始给大家讲授关于教育学的课程,在授课期间,我就开始撰写这,我预计会在1806年出版。有很多人说,我的作品有赶工的嫌疑,我不可否认,但我想要说的是,我写这绝对不是作秀,也没有照搬前人的理论进行综合,而是凭借着我这些年来的教育经验进行记录和考察,我崇尚的是真实,而非虚妄。

教育本身具有权利,那些把教育当作手段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正确认识事物。同理,那些以前一直热衷于建功立业的人,在现实中碰壁后才开始在教育学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他们从来不是求助于教育,而是利用教育发明一种适合自己政治理想的扭曲教育,所以,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懂得教育。我非常反对哲学流派和宗教教派,我也不希望拿着客观系统的教育理论去熏陶学生,因为这样会把孩子教育成为国家机器。教育必须要以事实为根据,准确说,我们必须把作为一个自然规律来看待,所以,我的精英教育学就是保持独立的思想,并维护自身的原则。到时候,我们不用担心教育的堕落,因为我们将会捍卫教育的领地,使其不被外人治理。教育学有其自身的权利,它使我们获得力量,具备衡量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即我们能使用正确的方法获得教育效果,并尽量避免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教育内容≠实际情况

一个人的内心究竟,我并不感兴趣,我所关注的是受教育者的各种行为与活动,也就是他们内在的情绪和显露出来的活动。我把这种活动称为兴趣,兴趣可以直接感受到,而且不需要有目的性,也就是说,兴趣可以与目标南辕北辙,这种兴趣也才是我们精神活动的根本。所以,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对这种活动的研究由来已久,也就是说,我的思想是颠覆性的,以往的教育学认为,“学习是目的,兴趣是手段”,而我则认为,“兴趣是目的,学习只是手段”。我认为,学习应当为兴趣服务,学习只是一个过去式,而兴趣应当在一生中被保留下来,即便是现在,最为流行的教育学也不能驳倒这一理论。我的很多朋友经过多年研究,也得出了和我差不多的结论,即我们要使孩子的大脑清醒,并激发他们对行为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并把这种兴趣延续下来,使其伴随孩子的一生。也可以说,保留童趣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且,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教材存在的许多弊端,即便不采用我提到的方法,也要使用其它先进的教育方式。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首先要通过实际的交往和积累的经验来实现。实践虽然不是根本,但没有实践是万万不行的,在教育中抛开实践,就等于不承认天上有太阳。我把教育者和学生的关系看成一种交往经验,而训育对我来说,就是一种长时间、连续不断的工作。可以说,教育者相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丰富的经验体,学生可以从教育者身上汲取必要的能量。

这里,我们有必要谈一谈实际的教育。教育就是对交往和经验的一种补充和完善,称为“教育性教育”,这是我自己的观点。以往,人们总是把教育和教育看成两个独立的工作,其实,它们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也就是任何的教育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而达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教育。因为教育能给孩子塑造一个健康的精神乐园,可以把经验和知识随机性地灌输给他们,指导他们自行辨别。

很多传统的教育者认为,如果教育者能够观察到来自外界的不正确的思想腐蚀,把孩子圈养在一个绝对真空的环境中,那么孩子就可以产生纯洁无暇的精神。其实,我并不认同这种近乎宗教性质的理论,因为人不是靠着自然的力量生存的,而是必须有一种信念作为支撑,精神不是在大自然中凭空产生的,也不是某个神灵的恩赐,而是由教育的力量塑造的。

我曾经为自己提出了这些问题:人是否生来就具备教育的原则,就像植物在萌芽时就应孕育了整个身体?人的性格特点是不是早于开始生活的过程?人是不是那种把自己未来的形象原封不动带到社会上的物种?就我这些年的研究来看,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肯定的答案,但我现在要讨论的不是这些,而是人的精神、人格、意志力以及兴趣等,人身上的这些特点表明,人不是一个单纯的生命体,发展也并不是仅仅完成进化。因为人的能力只能发展那些人们从心理上接受的事物,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人们得到了什么样的事物。

我反对以前把教育者比喻成园丁,把学生比喻成花朵的理论,因为浇花和修剪枝叶只是为了促进植物快速进化,而教育是通过向人灌输各种意识和思维方式,促进其灵魂的升华。没有教育,也许人就永远得不到这种思想和情感,所以,建设孩子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使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责任与成长轨迹。人的生存不一定需要特定的气候,而可以在所有的气候下生存,人也可以成为野兽、魔鬼,但也可以成为一个温柔且具有理智的人。人会不断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致使心智发生变化,然后再用变化的心智去影响环境。

人可以自己塑造形象,这种形象是,如果能够使自己满意或被别人尊敬,那么这些互敬互爱的人会组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每一个人都发挥着他们自身的作用,帮助别人并获得认可。这也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希望看到的。

在教育过程中,如何能做到这些呢?我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规律和现象,这些想象对于任何教育都适用,算是某种程度的真理。精神活动的根本叫做“精神呼吸”,精神呼吸意味着我们一方面要肯定经验的作用,因为经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实践结果;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使其与我们的心灵链接到一起,这就是精神世界的内涵,精神活动的规则同时也决定了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

性格上的统一不能因为兴趣的出现而变得摇摆不定,如果我们把各种各样的经验收获不断地放进我们的意识思想之中,我们就不会丢失这种统一性。这时候,我们体内每一种认知都不再是对虚妄力量的机械性的占有,而是融入到我们的身心之中,我把它称为“新的器官”凭借这些,我们可以获取经验,使我们的心理观察更加深入,我们的意志力也将得到培养。这使我们在内心建立起一个精神世界,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