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实体?

时间:2023-11-30 13:29:01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实体(substance)?我们已经多次探讨过这个概念,为了帮助理解,我想请各位回忆一下在第9讲中提到的那个观点,在所有的主谓判断句“S is P”中,无论主词和谓词怎么变化,总有一个词是不变的,比方说天是蓝的,花是红的,水是纯净的,女孩是可爱的,或者女孩是老虎,你会发现,在这些判断句中,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是”。

什么是实体?

这个“是”字在德文中叫作“Sein”,英文中是“Being”,中文有时候把它翻译成“存在”,有时候翻译成“是”或者“有”。不管怎么翻译,哲学家们发现,所有的“存在者”必须首先要“存在”,才可能是特殊的“存在者”。换句话说,一切“是者”首先要“是”,然后才“是什么”。

从古希腊发展起来的“本体论”(ontology)就是在研究古希腊文中的“on”,也就是存在、是或者有。这当然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学问。亚里士多德说其他的学科都是截取存在中的某一段,研究特殊的存在者,只有形而上学或者本体论是在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

关于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赵敦华老师说过一句非常漂亮的话:“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全部秘密在于他的逻辑学”。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探讨的正是“S is P”这个主谓判断形式。

在第34讲中,我们曾经以姚明为例,造了很多句子:姚明是上海人;姚明的妻子是叶莉;姚明是CBA公司董事长,等等。你会发现,在所有这些判断中,除了那个永恒不变的“是”,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范畴,就是主词(subject)——“姚明”,亚里士多德又把它称作“实体”(substance),而其他的九大范畴都是用来述说主词的,换句话说,它们是属性,属性是用来描述实体的。

做完以上的复习功课之后,现在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英文中的“Being”或者“is”到底是系词还是动词?请迅速地调动一下你们在中学英语课上学到的知识。没错,它是系动词,也就是说它既是系词,也是动词。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当它是系词的时候,表示的是主词和谓词之间静止的关联性;当它是动词的时候,表示的是主词和谓词之间动态的关联性。说得再明确一些,“is”这个词不仅表示“是什么”,还在表示“是起来”的过程。一个东西只有“是起来”的时候,它才会从“不是什么”成为“是什么”。邓晓芒老师在解释黑格尔的《逻辑学》时,特别强调要从“是起来”的角度出发才能把握黑格尔的精髓,我认为这个说法非常准确和巧妙。

如果你觉得还是太抽象了,那我就再举一个例子。据说当年歌德在阅读《精神现象学》的时候,翻开导言读到下面这段话,一怒之下就放弃阅读了。这段话是这么说的:

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了的;同样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不但彼此不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

这段话的意思是,花蕾、花朵和果实是三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它们彼此不同,互相排斥。如果只读到这里,我们会认为黑格尔只是在片面地、静止地、割裂地探讨“是什么”,这也正是我们中学政治课本上常说的形而上学家干的事情。歌德读到这里非常生气,决定不看了。但是歌德不知道,如果他再多翻一页,就会发现黑格尔的话还没说完呢。黑格尔接下来是这么说的:

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同时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

在前一页里,黑格尔只讲了正题和反题,但是翻过这一页之后,他讲了合题,如此一来,就是辩证法的完整论述。歌德误以为黑格尔在讲彼此割裂的“是什么”,但其实黑格尔讲的是“是起来”的完整过程。

从1812年到1816年,黑格尔投入《逻辑学》的写作之中,他的整个逻辑学的起点就是“Sein”,也就是英文中的“Being”,中文里的“是”、“存在”或者“有”。黑格尔说:

照我看来——我的这种看法的正确性只能由体系的陈述本身来予以证明——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

我来稍微做些解释。首先,在这段话里,黑格尔把真实的东西理解为实体,我在第3讲中曾经提过一个问题:假定外部世界是存在的,那么什么东西是最真实的存在?然后我列举了各种事物,请你们打分,最真实的东西打10分,最不真实的东西打0分。所谓最真实的东西,就是那种其余事物都要依赖于它而它本身不依赖于其余任何事物的东西。这个最真实的存在,在哲学上就被称作“实体”。黑格尔也是这么理解的。

其次,黑格尔特别强调要把实体理解为主体。道理我们在前面已经反复说过了,因为黑格尔不仅要解释“是什么”,还要解释“是起来”的整个过程。主体的特点是什么?主体的特点就是具有能动性。请回想一下,我们从小学习政治课,是不是常常会读到“主观能动性”这个说法?现在黑格尔认为实体即主体,这就意味着实体本身也具有能动性,它是运动的、发展的“活的实体”。《逻辑学》整本著作就是要展示“是”这个最初的起点如何展开成为“绝对理念”的完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