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争的解释-《旧约》入门

时间:2023-12-05 14:19:03

对战争的解释

在其他文本中,西拿基立用宗教语言叙述了自己的胜利,认为这是立他为王的守护神阿舒尔所赐予的。这一解释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无独有偶,圣经来源也认为公元前701年的事件是耶和华所为,只是探讨的角度截然不同。前一种解释针对的是进攻本身:为什么耶和华允许亚述在犹大攻城掠地,大肆屠杀?答案是耶和华要利用亚述人惩罚悖逆的子民。耶和华通过先知以赛亚陈明自己的旨意:

对战争的解释-《旧约》入门

亚述是我怒气的棍,

手中拿我恼恨的杖。

我要打发他攻击亵渎的国民,

吩咐他攻击我所恼怒的百姓,

抢财为掳物,夺货为掠物,

将他们践踏,

像街上的泥土一样!(赛10:5–6)

在这位先知的解释中,亚述是耶和华用来施行惩戒的工具。因为他的子民不去信靠耶和华,却“起身下埃及去,并没有求问我。要靠法老的力量,加添自己的力量,并投在埃及的荫下”(赛30:2)。他们仰赖盟国胜于仰赖耶和华。此外,这些子民还违背了他们与上帝之间最重要的契约——西奈之约,若不能“寻求公平,解救受欺压的,给孤儿伸冤,为寡妇辨屈”(赛1:17),他们一切的宗教仪式都是徒劳。

由于以色列民是悖逆的儿女(赛1:2, 5),所以他们应受罚。亚述人会像其家乡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幼发拉底河畔的洪水一样席卷整个南国犹大:

你们的地土已经荒凉,

你们的城邑被火焚毁,

你们的田地在你们眼前为外邦人所侵吞。

既被外邦人倾覆,就成为荒凉。

仅存锡安城,

好像葡萄园的草棚,

瓜田的茅屋,

被围困的城邑。(赛1:7–8)

这一片凄惨萧条的景象正是西拿基立出兵犹大、围攻耶路撒冷时的生动写照。

然而耶路撒冷没有就此被摧毁,故事也并未完结。继王下18:13–16中的一番平铺直叙后,王下18:17–19:17叙述了希西家和西拿基立之间漫长的谈判,篇幅更长,也更具意识形态色彩。在双方谈判期间,先知以赛亚告诉希西家,耶和华将保护耶路撒冷,为了耶和华自己和他仆人大卫,也就是在希西家之前的犹大王。这段故事的结尾令人费解:

当夜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都是死尸了。亚述王西拿基立就拔营回去,住在尼尼微。(王下19:35–36)

这里亚述退兵不是因为希西家的投降,而是因为上帝直接干预其中,这既是报偿希西家对于上帝的信靠,也表明耶和华定意要保护耶路撒冷,因为那里的圣殿是上帝的居所,而耶路撒冷也是他所拣选的王朝的都城。

西拿基立入侵南国犹大,攻占了多个主要城市,后又兵围耶路撒冷,而后希西家投降纳贡,这些虽然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但对它们的解读却各异。有人提出耶路撒冷得以幸存是因为耶和华的作为,他施行神迹杀灭了亚述的军队,就如同当年杀灭出埃及时法老的追兵一样。公元前2世纪早期的作家西拉和公元1世纪晚期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却认为这样的解释有些夸大其词,实际上西拿基立的士兵只是死于瘟疫而已。但是对于《以赛亚书》和《列王纪》的作者而言,亚述的进犯和退兵都显明了耶和华全然掌控着历史。

通过考证,我们对于先知作为历史事件解释者的角色有了进一步了解。先知们认为耶和华是最有能力的神,甚至含蓄地表达了耶和华一神论的观点。此外,我们还示范了圣经、非圣经文本和考古学数据如何互为参照、共同作用,从而深化我们对事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