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辱不如死而荣的意思(翻译及出处)

时间:2023-10-30 15:09:02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出处】

应侯(应侯:即范雎,字叔,战国时策士,以远交近攻的策略游说秦昭王,封为应侯。)曰:“若此三子(三子:此处指商鞅、吴起、文种。)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唯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范雎蔡泽列传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翻译】

应侯说:“这三位都是‘义’的至高表现,‘忠’的操守坚持。所以君子会为了大义而赴难,视死如归,他们的价值观底线是,活着受屈辱还不如死了享荣耀。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本来就应该为名誉而不惜牺牲生命,只要是大义所在,即使是死也无怨恨。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的意思】

“争千秋,还是争一时?”这个价值观的论辩持续了三千年。

文种和范蠡是最佳对照组,范蠡是见微知机、急流勇退的模范;但文种是恃功而骄,是恋栈侥幸,还是如范雎所说“义之所在,视死如归”?

管仲是另一个例子,和他同时辅佐公子纠的召忽尽忠死节,而管仲忍辱偷生,后来成就大功业,千秋后世又有谁会不齿管仲?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的意思(翻译及出处)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的故事】

蔡泽是一位游说之士,他到了秦国,故意放话:“蔡泽是一位雄辩之士,他一旦见到秦王,必能取代应侯的宰相之位。”

范雎听说这个消息,派人召来蔡泽,两人进行一场舌战。

蔡泽举商鞅、吴起、文种的例子,意谓:“为国建立大功,却落得身死下场,值得吗?”于是,范雎做了前述答复。蔡泽再提出:“生命和名声俱全是上等人才;名声流传但是性命不保者其次;名声败坏而保全性命者是下等。”

几番舌战之后,蔡泽说服了范雎,范雎延之为上宾,不久之后,将他推荐给秦昭王,自己称病请辞,昭王乃拜蔡泽为相。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怎么用】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在今天这个现实社会已经不太流行。高级一点的说法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弹性一点的说法是“东边不亮西边亮”,赖皮一点的说法则是“好死不如赖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