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时间:2023-09-19 16:39:02关键词:矛盾,哲学概念

矛盾

矛盾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的辩证法观点。《韩非子·难一》中有一则寓言,说楚国有一人卖矛又卖盾。夸耀盾时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夸耀矛时又说:“我的矛非常锋利,没有扎不进去的东西。”旁边有一人说:“要是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你看会怎么样?”楚人一时无语了。韩非在讲完这则寓言后,感叹说:“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用这个故事,说明事物的矛盾对立现象,这是中国哲学史上首次用“矛盾”来概括事物间的对立现象。“矛盾说”的提出,反映了韩非对事物矛盾属性的认识。但韩非不只是强调两者“不可同世而立”的对立属性,他还认为“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承认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这则是对老子祸福相依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阐发。

矛盾-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以太说-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以太说 以太说 “以太”,源于希腊文(Ehr)音译,意为燃烧、点火。古代希腊毕达哥拉斯派承认宇宙有以太,但只是一种猜测。后来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家,则提出以太假说,认为它是一种密度小、弹性大、无重量、充满整个宇宙的物质,是光、电、磁等现象的物质……查看详情

才性-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才性 才性 才,指人的才能,天赋;性,指人的禀性,特质。才性之说,最早见于《荀子·修身》:“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谓人的才能禀赋其实相差不了多少,也不至于像一只跛鳖和一匹千里马之间的差距。但往往跛鳖能于了的事,而千里……查看详情

理存于欲-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理存于欲 理存于欲 这是清初哲学家戴震的理欲观。理,天理,事理;欲,欲望,人欲。首先,他对“天理”和“人欲”重新加以诠释:天理并不是超验的、先天的、至善的封建道德,而是人情当中由不得自己的地方,所以与人们的欲望是不矛盾的。而人欲本来也无所……查看详情

体用-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体用 体用 体指有形的身体、物体和实体,后来又指抽象的整体和本体:用指的是具体事物的功用和性能。体用关系的含义有多种,但主要的有两种:一是指实体、形体与其功能、作用的关系:二是指本体、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老子最早提出了体用的关系,认为万物有……查看详情

寄言出意-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寄言出意 寄言出意 这是西晋哲学家郭象注《庄子》和建立其思想体系的哲学方法。寄,即寄托,借寓,谓语言只是为了表达意思,应该通过言来表达意思,然后再撇开语言从而领会言外之意。 王弼所说的“得意忘言”,重在得意,是以无为本;郭象所说的“寄言出意……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