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有情-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时间:2023-09-19 17:49:02关键词:圣人有情,哲学概念

圣人有情

圣人有情圣人,指具有最高道德境界的人,与凡人相对。古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后来也专指孔子;情,指喜、怒、哀、乐、爱、恶、惧之七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是圣人能够依照道德原则去把握和处理感情,所以就少了烦恼和痛苦而已。

圣人有情与无情是魏晋时期名立们所讨论的问题之一。因为到了魏晋时期,儒家的圣人也被老子和庄子化了,都变成了“无为”、“无心”或“体无”的人,表现了老、庄与周、孔结合后的玄学特征。当时维护名教的名士和倡导玄风的玄学家一样,都认为无情的境界比有情高,而圣人既然与无同体,那么一切欲望和感情也就都没了。儒家注重情之发而中节,道家却主张无情。玄学家王弼则综合儒道两家之说,讲有情而不累于情,也即是有情而无情。这种境界与后来的禅宗、理学、心学和全真教的教义几乎完全相同,完全可以说是后者的滥觞。

至于圣人有情与无情,反映了玄学中一般与特殊的哲学问题,又是一个精神境界问题,更是人类需要永远面对的问题。

圣人有情-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气节操守-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气节操守 气节操守 气节即志气、节操,谓一个人的气质和德行;操守即操持、坚守,谓一个人长期以来所操持坚守的道德原则。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气节,注重德操,把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君子、完成“与天地多”的圣贤人格,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孔子指出:“志土仁人……查看详情

寄言出意-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寄言出意 寄言出意 这是西晋哲学家郭象注《庄子》和建立其思想体系的哲学方法。寄,即寄托,借寓,谓语言只是为了表达意思,应该通过言来表达意思,然后再撇开语言从而领会言外之意。 王弼所说的“得意忘言”,重在得意,是以无为本;郭象所说的“寄言出意……查看详情

兼爱-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兼爱 兼爱 墨子的政治伦理主张。《墨子·兼爱中》说:当今天下的君子们,从心理讲都希望国家富强而讨厌贫穷,都希望天下治理而讨厌离乱。然而为什么不能使天下富强和治理呢?就因为没有做到兼相爱、交相利。只要做到兼相爱、交相利了,天下自然会安定富强……查看详情

内圣外王-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 语出《庄子·天下》。内圣,指内有圣人之德,谓内心修养已经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外王,指外有君王之政,谓对外能够施展出卓越的治国才干。内圣外王是中国古代的理想人格,也即是《大学》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庄子认……查看详情

体验天理-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体验天理 体验天理 理,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范畴,它在古代哲学中表现为天理。庄子首先提出“天理”的概念,宋明学者则以“理”为核心构筑了自己的哲学体系。理学家程顾提出“性即理”的命题,就是说,理是事物的本性,认识了理,也便认识了事物的本性。体……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