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心得47:也谈“无为而治”—“抓权”与“放权”

公司管理心得47:也谈“无为而治”—“抓权”与“放权”

作为一个领导,什么时候要“为”,什么时候要刻意“不为”;哪些东西要“抓”,哪些东西则必须“放”,一定要心如明镜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无为而治”这句话,顾名思义,说的就是“以几乎‘不做事’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达致‘做事’的目的”。

这句话用到企业管理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的管理者要懂得“放权”,尽量避免“事必躬亲”。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公司管理者反对这句话。他们总是过分地追逐着“忙碌”,似乎只有“忙”起来,并忙到“不可开交”的程度,生活才会充实,企业才会好。这种“忙碌意识”在国营与私营企业的管理者当中有着略为不同的表现形式—国营企业的管理者试图通过“忙碌”来表现自己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私营企业的管理者则往往是不愿“放权”,因为他们“信不过”别人,“舍不得”将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托付给他人。

不仅如此,我们的那些“成功学”与“励志学”大师们也在“推波助澜”,他们不停地鼓吹着一种理念—如果你想比别人成功一倍,那么你就必须比别人“忙碌”一倍。这种理论乍听起来似乎“正确无比”,细细想来则充满荒谬—“成功”又不是“买茄子”,多给点儿钱就能多买几斤。这是一种按“比例”关系能算得出来的账吗?

当然,我并不厌恶“勤劳”,也绝对赞成“勤劳致富”、“天上不会掉馅饼”的理论。问题是,“勤劳”并不一定等于“忙碌”。这是两码事。我在本书《“闲人”与“忙人”》一文中指出,一个企业不能够全是“忙人”,因为“忙”会带来“乱”,而“乱”则会导致效率的“低下”。人在“忙”的时候,往往容易注意力过于集中,从而导致视野变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就容易忽略掉大局以及各种事物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和无效劳动的产生。这时候,企业里就需要有几个“闲人”存在,他们的工作就是静静地“观察”与“思考”,就是“关注森林而忽视树木”,协调各种事物间的关系从而确保大局—这才应该是管理者的“本职”工作。这种“闲人”一个小时的工作成果,其效率可能抵得上十个“忙人”忙活一个星期。

不止如此,一个管理者,尤其是高阶管理者必须要成为“无为而治”的人。因为,越是高阶管理者,灵活而高效的“用人”与“放权”就显得更为重要。在这里,“用人”与“放权”本身就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忙死、累死”自己的管理者恰恰是不称职的管理者。鉴于此,我一向认为,一个真正的“好老板”应该天天在家里“睡大觉”,或出去和友人打打高尔夫才对。因为他们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战斗团队,尤为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坚固无比的“中间管理层”。这样的老板绝不会凡事“事必躬亲”,他们非常善于“用人”与“放权”,而作为底下的人来说,有“权”才会有“责”,才会尽“责”,才会有“敬业”的机会。而那些天天“忙个半死”的老板们,则不懂得“放权”,因此他们的手下人就没有责任感,肩上就不会有“担子”,他们被“剥夺”了“敬业”的机会,只能在一旁看着老板“忙碌”而爱莫能助,只能被老板“逼”着“混日子”,直到眼巴巴地看着老板“忙死”或“气死”为止。

举两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我曾经在一家经销各种品牌汽车的集团公司工作过一年。那家企业的老板曾经气愤地对我说“我的这些员工都是懒蛋,执行力极差,所有的事情都得我自己来”。刚开始我还对这位老板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可是慢慢地,我终于发现了个中的“奥秘”。原来,这位老板对手下员工极度缺乏信任,老觉得手下人会占他的便宜,所以把什么事情安排下去后都不放心,一定得亲自掌握事情的所有细节后才能安心。因此,无论底下的人如何想努力做事,总是会遭到这位老板时常前后矛盾的指责与批评,直弄得人心惶惶,每走一小步都要向老板请示,直到得到老板首肯才敢走下一步。如此一来二往,也就没人敢大胆、主动地做事了—做得再多也没用,老板一句话就得“推倒重来”,干脆等老板“吩咐”完了再说吧。可是再看这边厢,老板已经忙得脑门子冒汗,头脑发晕了,哪能兼顾到那么多事情!很多事,哪怕是自己曾经交代、指导过的事儿,早就忘到了“爪哇国”去了。如此一来,很多事儿都成了“烂尾工程”,搁置在那里动弹不得,到最后还得招来老板一通臭骂—你们都是吃素的吗?怎么每件事没我就办不成呢?养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当然,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大家也可以轻易地想象得出来。

还有一个例子。我曾经接受过一位台湾著名汽车经销店运营商的培训,那时他任上海某家美国品牌经销店的总经理。这家经销店以超出其他同级别店几倍的经营业绩在业界有着超高的名气,所以这位总经理受到了全国各地同行的邀请进行相关业务与管理的培训。本人也赚了大把的真金白银。但是,不得不说,这位总经理的培训课堪称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令人叹服。他的经营理念就是典型的“无为而治”—他平均一个月才到店里待几天,主要也是处理一些琐事。其他的时间都在各地巡回讲课“赚外快”。显然他的老板对于这件事采取了“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谁让人家把企业管理得这么好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位总经理只是一个“甩手掌柜的”,一些重要的环节他绝不会有丝毫的放松。对于“中层干部”的培养与任用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游戏规则”的制定也是严格把关。每天他的中层都会将当天的数据传输到他的电脑上,由他来对重大事物做判断与指导。除了这些之外,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是给我的中层打打杂,帮帮忙而已”。

从这两个案例当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抓权”与“放权”对于一个管理者的重要性。什么该“抓”?那些基本的框架、核心的事物、全局中各项事物的相互关系该“抓”。什么该“放”?那些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执行该“放”。“放”也不是绝对的“放”,关注员工的执行“过程”,偶尔在旁边出出主意、帮帮忙、打打下手,这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是一个“好领导”。

千万别自我感觉太良好,其实很多来自你的“把关”与“指导”,在员工看来全部都是“障碍物”。在员工的眼里,你往往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哭哭闹闹地妨碍大人做事。员工还得腾出巨大的精力先把你“哄”好了,“哄”消停了,才能安心去工作。

记住,既然你每个月都给员工发着工资,不让他们“干活”才是真正的“吃亏”。有些东西“该放就放”,别总是担心“出乱子”。只要大家都负起各自应尽的责任,扛起应挑的担子,劲儿都往一处使,出点“乱子”也不怕。

千万别以为只要你“什么东西都抓着不放”、“什么东西都亲自把关”就不会出“乱子”。告诉你,照出不误,而且“乱子”不一定小。

本文由公司管理心得47:也谈“无为而治”—“抓权”与“放权””由B2B无名网从互联网中收集整理,如不慎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保证在确认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