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心得76:为“功利主义”平反

公司管理心得76:为“功利主义”平反

别老看别人的“功利”不顺眼,有本事你也“功利”一把瞧瞧。

“功利”这个词,在中国人的字典里基本上是偏“贬义”的。

但是,只要我们足够诚实,其实谁都会承认自己并不“讨厌”这个词。

不止如此,恐怕我们中的很多人还极为热衷(或者说热爱)这个词儿。只是说出来怕挨板儿砖,憋在心里了而已。

那么,我就借这篇文章,冒一下挨板儿砖的风险,斗胆给“功利主义”平个反。

现在的年轻人,其实往往错读了“功利”的含义。他们往往偏执地认为,“功利”就是“损人利己”,为了“利益”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即,“功利”是一个很“自私”的东西。

其实不然,“功利”是个“中性词”—它既不“自私”,也不“无私”。它是一个“纯理性”的词儿,本身并不具备任何“感性色彩”。

就是说,“功利”只是确认“目标”,并努力达成目标的一个“工具”,一种“手段”而已。

或者,如果一定要说“功利”也可以有“感性”的东西,那也一定会是激情澎湃、热情洋溢的东西,即一定是“正面”的东西,而不是反面的。

说得直白点儿,“功利心”越强,就越可以促使你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变得更执着、更沉迷、更坚定、更有干劲儿!

“功利心”只会给人带来“向上”的刺激与动力,绝无可能让人变得更沉沦、更“萎靡不振”。

说实话,现在社会上的很多年轻人,根本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功利心”太盛,相反,他们恰恰是没有具备(或根本不懂)真正的“功利心”。

不信你可以试试。走在大街上随便拦住100个年轻人,问问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到底有什么“规划”,有什么“目标”,或者,如果这些词儿都过于“一本正经”了的话,干脆问问他们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到底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儿”,我敢保证,能给你一个相对清晰、相对靠谱的“回答”的,绝对超不过10个人。

就是说,现在的绝大多数年轻人,对自己的人生还完全处于一种“两眼一抹黑”的状况。他们是“走哪算哪儿”,“根本没想法儿”,整个儿活在“梦”里,彻底把自己的人生交给“命运”和“上帝”了—真应了那首曾经红极一时的老歌:“跟着感觉走,紧抓着梦的手”。

当然,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我还年轻,不着急。也许“走着走着”就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了。

但是,千万别怪我“乌鸦嘴”,老实说这种想法真的是“害死人不偿命”。我敢保证,拥有这种想法的人中有99%到最后都会“一事无成”,不得不面对一个相当“惨淡”的人生。因为那些虽然懵懵懂懂,却能走着走着“碰巧”找到人生之路的人,永远不会超过1%。

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

没办法,我们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欠了债是要还的”。

但是,因为这样就认定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没希望”了,也未免太过偏激。

其实,正因为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没有什么理想,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很“茫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将来应该做什么,没有明确的人生定位,所以也许是一件好事—既然不知道自己到底“爱好”什么,不知道自己未来应该有什么“目标”,不如干脆就把“功利主义”当成“目标”好了。

只不过这种“功利”一定要具体一些,不能太过“虚无缥缈”,好歹“影影绰绰”地有个模糊的轮廓就行。

然后,你一定要用最现实、最务实的态度,想方设法地去掉一切无用、多余的“杂质”,最大限度地走“捷径”,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地接近你的“功利目标”。就是说,你一定要集中你的精力与资源,尽量交对自己有用的人,做对自己有用的事儿,尽量走能大幅度提升人生效率的“捷径”,缩短通往“成功”的距离。

我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个类似于“智慧树”的做法。

你可以把你的“功利目标”当成是一棵大树的“树冠”,“知识”、“技能”、“经验”、“资历”、“人脉关系”、“资金条件”等等因素是它下面的枝枝蔓蔓。然后在每一根枝蔓的下边标注上哪些东西是你已经“拥有”的(这根“枝蔓”就到此结束),哪些你还没有,或不足够,你就再延续若干根枝蔓,标注上获得这些东西的途径、手段、周期、评价标准等内容。如此延续下去,每达到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就让那根枝蔓止步在那里。当你把所有的枝枝蔓蔓都画完时,你的“功利主义”树苗就一定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了。

但我在这里要强调一点,真正的“功利”是需要极强的决心与毅力的,而且需要一种近似于偏执的执着。因此,千万别把“功利”想象成一个特“轻浮”的事儿,那样的功利只能是“伪功利”,一钱不值。

比如说,现在社会上极为流行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有个好工作不如有个好爹(或好‘干爹’)”、“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绝不骑在自行车上笑”之类的说法,是不是一种“功利”?

有人说,这当然是一种“功利”了,当别人都在撅着屁股,满头大汗地“苦拼”生活的时候,这些人已经开上宝马车,住上大别墅了—这不等于比别人少奋斗,多享受了二十年嘛!

但我不这么想,何止如此,我还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把这种人和“功利”连在一起,简直是对“功利”二字的侮辱。

不要误会,我不是“愤青”,也没有患上“红眼病”,而且并无意伤害社会的“多元化”。我只是说了一句“大实话”而已。

明摆着呢,如果一个人自己“没本事”,老想“寄生”在别人身上“讨生活”的话,实在是一件太冒险的事儿。因为这就等于在“一棵树上吊死”,如果有朝一日那个“被寄生”的人走了“背”字儿,这些“身无一技之长”且已“人老色衰”的主儿们恐怕就只能剩下“要饭”这一条活路了。

就是说,最初的20年,这些人可能是比其他人多享受了;可是后边的20年,他们有可能比别人混得更惨—因为最适合打拼,最有干劲儿和活力的“黄金年龄段”他们什么都没干,只养了一身的“膘儿”和“娇气劲儿”,可是一旦“家道败落”,需要他们出来“打拼”时,他们又错过了打拼的“黄金年龄”,而且什么也干不了,什么也不想干,因此这些人的下半辈子会有多惨,是个人都想象得出来。

所以说,这其实是一种特危险的,走在“刀尖儿”上的活法。这种活法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功”,“利”也完全无从说起,所以也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傻蛋活法”。

说得露骨点儿,就算你想“傍大款”,也得先把自己“磨炼”成一个有本事的人才行。就是说,即便哪天离开那个人你也能活,而且还能活得好,再去“傍”也不迟。这样做才可以降低“风险”,勉强搭上“功利”的边儿。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你真有这本事,其实“傍不傍”的也就没有多大意思了。整天在家里待着多没劲啊,大好的年华,大好的人生为何不好好玩玩?过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多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意义”也是一种“功利”。

所以说,《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功利主义者”。

总之,只有真正让自己好,而且好得特“结实”的那种人才是真正懂得什么是“功利”的人。

而让自己好得“结实”,“轻浮”是绝对做不到的。它需要的是一种极为旺盛的“企图心”以及“结结实实”的努力。

举个我自身的例子。我在日留学时,身边有很多“不务正业”的留学生同学,他们经常聚众打牌、看通宵录像,一起旷课去郊外泡温泉什么的,总之,是一群不折不扣的“胸无大志”的纨绔子弟。我从来不与他们交往,甚至有时见面连招呼都不打。有人暗地里劝我“你在留学生当中的口碑不太好啊,好多人说你太清高,特烦你!”我闻之哑然失笑“不好意思,我来日本有自己的目的,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就行。请转告那些对我不满的人,就说对不起了,他们的心情我没工夫照顾,反正将来回国后谁也不认识谁。”

但是,我后来听说自己的前辈留学生中有一个考上了早稻田大学(日本最著名的私立大学)的研究生,这件事儿激发了我报考该校的决心。我想方设法地通过这位学长的朋友认识了他,并想出种种借口接近他,虚心而贪婪地“刺探”各种报考该校的信息,然后拿出200%的精力“奋战”了半年,终于如愿以偿地考进了这所当初连想都不敢想的世界名校。

据说,著名导演冯小刚在事业最困难的时候,就曾一度比较“功利”—尽量和能为自己带来“直接利益”的人交往,做能为自己带来“直接利益”的事儿。这样的做法,也为冯导最终摆脱困境,迈向人生成功的巅峰垫上了一块厚重的“基石”。

其实,不只是冯导,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功利”这一人生成功不可或缺的“利器”。只有善于使用“功利”这把利器才能真正把握住机会,最终把自己拽到成功的“宝座”上去。

但是,在这里有必要再重复一遍,“功利”不等于“自私”,它仅仅是一个人获取人生成功必不可少的“手段”与“工具”而已。事实上,往往很多成功人士虽然有着极强的“功利心”,但同时又是一个拥有“大爱”之人—正因为有了“功利”,有了人生的成功,因此他们也就具备了比普通人更易拥有“大爱”及表现“大爱”的资本和空间。

相反,那些动辄抨击“功利”、不屑“功利”、不善“功利”之人往往是不折不扣的“懒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傻子。这种人到头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成功”,只有在旁边酸溜溜地说说“风凉话”,犯犯“红眼病”的份儿了。

别老是看人家的“功利”不顺眼,有本事你也“功利”一把瞧瞧。

本文由公司管理心得76:为“功利主义”平反”由B2B无名网从互联网中收集整理,如不慎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保证在确认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