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心得20:“生存”与“做事”

公司管理心得20:“生存”与“做事”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论述了“办公室政治”的意义,在这里再详细地阐述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

首先,在职场中,“生存”是第一要件。

我们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语道破在职场中“生存”的意义之重大。往往很多胸怀理想,才智过人的人,并不一定能在职场中获得成功,恰恰相反,他们经常会落得个“虎头蛇尾”、“铩羽而归”的结局收场。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才华与能力不够,相反往往正是因为他们才华与能力太过突出,以致“恃才傲物”,从而遭人嫉恨,受人排挤,在工作中处处碰壁,“满腹经纶”却无以施展,最后只能是“悻悻而终”。这就是典型的不懂、不会“生存”的后果。因此,如果我们想获得一个成功的职业人生,或者再说得更具体一点,如果我们想在任何一家公司里踏踏实实地做点正经事儿,扎扎实实地留下几个脚印的话,无论你喜欢不喜欢、赞同不赞同,屑于或不屑于,你都必须要学会“生存”。

那么,职场中人如何才能做到“生存”呢?

其一,一定要弄明白你所在的职场环境中,“天时”、“地利”与“人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对这些要素有个清楚、冷静的认识、分析与评估。

先说说“天时”,职场中的“天时”,是指一些“与生俱来”的要素。如你是某家商业运营管理公司的创始者之一,作为“开国元勋”,你有着某种“天生”的“影响力”、“话语权”与“裁量权”。

至于“地利”,就是指由于长期在某家公司务职,并已经彻底融入了那个团队而拥有的“身份认同感”和“小团体影响力”。或者,是由于拥有某条与“天时”要素连接的“特殊通道”而具有的某种“受庇护”的优势与特殊的“话语权”(如某个部门或某个人因为与公司创始人或特殊权力者之间拥有某种特殊关系而具有的优势)。

最后,职场中的“人和”要素,顾名思义,就是与人“搞好关系”的能力、技巧与素质方面的要素。

弄清楚了这几个方面的要素,下面就要对你自己所处的环境或所拥有的条件做一个细致、冷静而全面的分析了。在这里举一个最简单、最普遍的例子做说明。

一般情况下,假设一个人新到一家公司,或新换了一个部门的时候,他(她)所处的环境往往会是这样的:

“天时”、“地利”要素均不具备,只能依靠“人和”要素去争取“天时”与“地利”资源。

就是说,初来乍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你所拥有的唯一武器就是“你自己”—你自己的观察力,你自己的智慧,你自己的“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你要迅速搞清楚这个新环境中各个人物、各种势力之间的“力学关系”—哪些人可能由于你的到来而“受损”,哪些人则会因为你的到来而“受益”;哪些人可能会成为你潜在的“对手”,哪些人则是你应争取的“朋友”;哪些人是你要朝夕相处的同事,哪些人是有可能与你的工作发生密切关系的员工;哪些人是“老人”,哪些人是“新人”;哪些人有权、哪些人虽没有权却有“关系”和“靠山”;哪些人在群众中有威信;哪些人看起来很低调,其实很有影响力,哪些人别看表面上挺“威风”,其实大家都挺烦;哪些人表面上好像很“大度”,其实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喜欢搬弄是非……只有搞清楚这些,你才能明白如何“发力”,去构筑属于你自己的“地利”与“天时”的基础。

但是,千万别有一种误解—到了新单位就是到了“大展身手”的“大舞台”,捋胳膊挽袖子“大干一场”就完了,哪有“闲工夫”琢磨这些“闲事儿”!这种单纯而幼稚的想法会害死人的。我这样说不是想否定你大干一场的热情,而是如果你吝啬付出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琢磨这些你所谓的“闲事儿”的话,我敢保证你的“正经事儿”不可能做好,到最后很有可能彻底“流产”或至少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工夫。

中国人常说“和气生财”,就是说如果你想达到“生财”的目的,必须要建立一种“和气”的氛围。党中央现在号召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完成几代人的梦想,就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只有环境“和谐”了,人“和谐”了,大家才能心情舒畅、劲儿往一处使;才能产生“化学反应”,使所有人爆发出最大的“合力”来共同把我们的事业做好。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本身就是一种工作,一项事业,是值得我们付出“专门的”精力去研究、去追求的。这可不是什么“闲事儿”,而是天大的“正经事儿”!现在的很多企业都把“先做人,后做事”当做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教育员工,概为此理。

但切记一点,在没有获得“地利”资源之前,“天时”资源的过早获得并不一定是好事,一定要慎重。因为如果搞反了获取“天时”与“地利”资源的顺序,有时不但不能使你“走捷径”,“一步登天”,相反会让你身处险境,危机丛生。比如说,当你新到一家单位,屁股还没坐热就已经受到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的赏识时,你一定要慎之又慎,要尽量保持低调,否则将遭到周围同事嫉恨,从而使你失去刚刚获得不久,远不够“结实”的“地利资源”。你很有可能遭人毁谤,从而使刚对你有点好感的领导觉得你“侍宠自傲”或“眼高手低”而逐渐失去对你的兴趣;又或者领导依然坚持对你的好感,但苦于“法不责众”,因为不想破坏团队的整体和谐气氛而不得不“挥泪斩马谡”。所以,进入一个新环境的初期,如有可能(除非有非常难得的晋升机会),应尽量避免过快地在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面前的“过度”表现,一定要先把“地利”基础夯结实了将进酒以后再徐徐图之。

但是,俗话说“天不遂人愿”,如果在你彻底打好“地利”基础之前,你就由于自身的才华过于出众而“不幸”受到了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赏识的话,应该怎么办呢?

你有三种应对方法。一个是要尽量低调处理;一个是主动倾注更多的精力,尽量加快获取“地利”资源的速度—在引起同事嫉妒前让他们先“喜欢”上你。这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游戏,千万不能小视;第三,要尽量在公开场合或和领导单独相处的时候多说一些其他同事,尤其是那些容易起“嫉妒心”的同事的“好话”,并要想方设法将这个信息传递出去,直到传到那个人的耳朵里。当然,使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真诚,千万不能让领导和同事觉得你很虚伪。

当然,有一个大原则你绝对不能放弃,那就是,无论你的“处事技巧”有多高超,你都不能放弃“正义”。

如果你的同事中真的发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公司利益的行为,而你却为了打“地利”基础而“知情不报”乃至于“包庇”,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你是一个能够在关键时刻放弃“正义”的人,无论你的“地利”条件有多好,最后都会走向毁灭。记住,过分聪明就是傻,会遭报应的。

其二,“做事”是“生存”的最终依托。

虽说上面我们已经探讨了许多如何“生存”的操作技巧。但是,归根结底,这些“技巧”都不是,也不应该是你职场人生的唯一支撑与追求目标。我在前面已经反复说过,之所以要“生存”,是为了更好地“做事情”。就是说,说到底,“做事”才是你职场人生的终极目标。偏离了这个终极目标,你也不可能“生存”下去—没有一个老板,会长期雇用一个“不做事”的人。简单点说,只有“做事”,并把“事”“做好”,才是你职场人生的最终支撑与依托。所以,职场中那些只会做“好人”而从不做“事情”的人,就算能够一时“生存”下来,甚至于有可能一时得到领导的赏识与器重,最终大多还是会以“卷铺盖走人”的悲剧收场。

所以说,在职场中,“做事”才是最高目标。

而无论你身处哪一种职场之中,想做好事情,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没有好的做事环境,你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施展出来。

但是,“好的环境”是不可能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它需要你去创造。而“创造”环境无外乎有两个方法,一曰“适应”环境。记住,“适应”也是一种积极的“创造”;一曰“改造”环境。

先说说如何“适应环境”的问题。

在职场中常常有人会抱怨:想做事却没有一个“好环境”。说这种话的人全部都是“没出息”的人。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现成的午餐”,如果你想做任何事都会有人给你提供一个“舒适而优越”的环境的话,这事儿也就用不着你来干了。记住,地球不是围着你转的,要想生存,要想做事,你必须弄明白“你是围着地球转的”这个基本道理,就是说,不要指望环境适应你,你要努力去适应环境。但要切记一点,“适应”不等于“同流合污”,不等于彻底放弃“正义”。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什么东西可以“睁一眼闭一眼”,什么东西绝对不能姑息……这些道理必须要弄明白。否则,适应“过度”而被环境“淹”死的时候,你就会追悔莫及了。

当然,职场中人不一定凡事都只能被动的“适应”,看准时机,主动出手,自己改造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职场技能。

但是,要切记“改造”不等于(或不完全等于)“一蹴而就”。当然,条件成熟时,毫不犹豫地抓住时机,促成事物“一蹴而就”的局面固然很好,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更多的情况恐怕是需要你在一定的时期内“耐得住寂寞”,拿出一定的空间与时间“韬光养晦”的。但是,“干等”是没有任何生产性与建设性的,你一定要“有所作为”,拿出“滴水穿石”的精神,坚韧不拔地付出扎实的努力。比如说,你想做一件事,却得不到上司、同事与下属的理解,这时你一定不要试图“强行闯关”,更不可轻言放弃。你要明白,这并不一定是他们的错,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你没有说服他们真正明白做这件事的意义。所以,你要为自己和他们留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不要急于求成。但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只要你持之以恒,通过顽强而持续的努力不停地“挖墙脚”、“掺沙子”,就一定能够实现最终的“大翻盘”,为自己达致“功德圆满”的结果。

但是,在这里一定要再强调一遍,就像我在本书中一再强调的那样—我们一定要有“积小胜为大胜”的心理素养与能力。现代职场上的很多人都易犯一种“急躁病”,就是说,他们的职场哲学(甚至于是人生哲学)往往是一种极为简单的“二分法则”—非黑即白。要不就干到最好,要不就干脆不干;要干就干个痛快,否则不如不干;要不就是100,要不就干脆是0……,这种人看似“有原则”、“有气魄”,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晕瓜蛋!因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傻蛋哲学”、“无脑哲学”,他们把这个世界想得太简单了。这样的人往往只能是以“最后什么都没干”收场(也许牢骚是发了一货车)。真是辜负了自己的“一腔豪气”与“伟大理想”。因此也只能是不折不扣的废物点心。最后还能在两手空空的情况下欣赏他们这种“价值观”的,恐怕也只能是他们自己。

记住,要不就“大获全胜”,要不就只能“一败涂地”的“战略思想”造就不了任何伟大的“军事家”。

伟大的军事家(比如说我们的毛主席)都是非常乐于,也非常善于“积小胜”的,“是便宜就占”“积小便宜为大便宜”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然后,你还要善于“寻找捷径”,就是说找到“正确的做事方法”也是把“事”做好的一个重要条件。

而要找到做事的“捷径”,就一定要学会“合理地”分配自己的精力,提高自己的人生效率,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争斗”。

现在的许多年轻人,甚至于略有年纪之人到了职场上都喜欢以“好斗者”自居。似乎只有“斗”才能锻炼人,只有“斗”才能出成绩。因此,这些人往往为了掩盖自己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会让自己的锋芒变得更加“锐利”,使自己变得更具侵略性与攻击性,通过“以攻为守”的策略变相“肯定”自己,“保护”自己,等等。

这样的人,就算可以获得一个相对成功的职业人生,也会付出过多的成本。尤为重要的是,有很多成本原本毫无必要付出,他们原本可以更加相对轻松地达到他们的目的,但是,过分的“好斗之心”却为他们增加了这些“额外的”成本。

当然,“走捷径”并不等于“怕困难”。克服局部的“困难”,恰恰是为了减少全局的“困难”,是为了在全局上更容易走捷径服务的。所以我们鼓励“不怕困难”的精神与勇气,蔑视那种见到困难就躲的“胆小鬼”。但要切记一点,这并不是说鼓励明明可以“回避”掉困难,也要自己给自己找一大堆“困难”来“锻炼”自己,好显得自己很有“勇气”,很有“种”,不是“盖”的,那种“伪英雄主义”的做法。这种“勇气”的展示方式实在是“二”得可以。别以为我是在讲笑话,这种喜欢“意气用事”(南方人称之为“拎不清”)的傻瓜在生活中实在是不乏其人。也许你自己就是(过)。

前边已经提到过“捷径,就是阻力最小的路”。那么,如何才能减少“阻力”,以达致“走捷径”的目的呢?实际上,如果你能从“办公室政治”的意义上重新理解一下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与毛主席一生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的话,你就会弄明白“走捷径”的终极含义。又或者,如果你有兴趣学一学毛主席的“游击战”原理,也能使你彻底弄明白这一道理。我在本书后半部分的文章中,也将尝试着把毛主席关于“阵地战”与“游击战”基本原理的论述灵活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在这里只做一个简单的描述。“游击战”的基本原理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就是说,凡事不要试图“硬来”,一定要学会“变通”,视能力、环境、条件而为,即凡事要尽量“顺势而为”,有些事条件不具备宁可暂时不做,有些时候宁可走长路,绝不走短路。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绕开“障碍物”,寻找到“阻力”最小的路。

归根结底,学习“办公室政治”的终极目标是为了“生存”与“做事”—“生存”是“做事”的前提,“做事”是“生存”的目的与依托,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本文由公司管理心得20:“生存”与“做事””由B2B无名网从互联网中收集整理,如不慎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保证在确认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