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心得36:“打死也不说”

公司管理心得36:“打死也不说”

历史上,并不是所有敢于“直谏”或“仗义执言”的人都会有好结果。但这并不等于当个“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小人是唯一的“自救之路”,因为这样做往往下场会更悲惨。总之,该说的话还是要“说”,只是需要我们充分注意“说”的方式与技巧。

近日看高希希版的新《三国》,有一个场面令我印象颇深。

曹操门下侍郎黄奎暗通西凉马腾,准备“里应外合”杀掉曹操。不料未及成事就被其妻弟苗泽出卖,导致功败身死。

杀死黄奎后,曹操依然震怒难消,决定“顺藤摸瓜”,将所有黄奎的“同党”一网打尽。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在清查黄奎的同党时,却牵出了一个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名字—他的长子曹丕。

想那曹丕是何等“精明”之辈,在父亲严刑审讯黄奎的时候,他就预感到要出事。于是乎急急忙忙地赶到老师司马懿处,向他的“恩师”询问“脱身之术”。司马懿只告诉了他两个字—一个是“诬”,把祸水向他的弟弟曹植身上引;一个就是“赖”,打死也不能认。

曹丕虽说将信将疑,但苦于没有其他的良策,只好“依计行事”。

在经历了一场堪称“惊心动魄”的父子“心理战”后,曹操终于认输,曹丕逃过了一劫。

无独有偶,在“冯氏贺岁片”的“开山之作”—《甲方乙方》里也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桥段”。著名笑星李琦饰演的那位大爷,因为自己向来“口风不紧”,藏不住秘密而甚感烦恼。他十分想保守住秘密哪怕一次也行,因此就求到了葛优的公司,葛优教给了他一句话,让他绝对不能跟其他人说,那句话就是“打死也不说”。但那位大爷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软骨头”,还没等怎么严刑逼供就已经“招了”。只是由于这句话叫做“打死也不说”,所以照样没少受“皮肉之苦”。

这两个故事虽说只是影视剧里的“桥段”,却蕴涵着一个职场中人不得不认真思考与面对的深刻道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打死也不能说”。

比如说很多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推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种方式好不好?实话实说,从理论上讲,绝对是“好”的。但如果你真的想在实际工作中“尝试”一下的话,恐怕是要吃很多苦头的。

我们中国人,虽说嘴上赞成“批评与自我批评”,实际上每个人心里都在“打小鼓”—千万别说到我头上。如果有谁真的敢在“太岁爷头上动土”,真拿自己“说事儿”,我们会本能地予以“抵抗”或至少会竭力为自己辩解。这还算好的,一般情况下,我们还会毫不犹豫地“反击”,当场指出“批评”我们的人自身的“短处”—在说别人之前,先“撒泡尿照照自己”,你以为你自己就做得很好吗?

总之,不能让对方轻易占了咱的“便宜”。丢掉的面子,一定要想方设法“捞”回来。

“只能听好话,听不得坏话”的这就是我们这些人的“本性”。

而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想在我们的“本性”上做文章,你的“胜算”很小。

所以,这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会导致“不欢而散”,很少能取得真正“实质性”的效果。

记住,别看许多人天天把“拿得起放得下”这句话挂在嘴边,摆出一副“心胸宽广”的样子,只要中国人一天不改变“好面子”的传统,那些就都是“装出来”骗人的把戏。

历史上,敢于“直谏”、“仗义执言”的人并不总是有好的结果。虽说唐朝有“魏征”,乾隆年间有“刘罗锅”这些喜欢直谏并深得君王赏识与重用的“忠臣”,但前提是,他们的君王是像李世民和乾隆这样的“明君”。遗憾的是,天底下的“明君”真是“何其少也”,如果你碰到的是一位“昏君”,或者退一步讲,是一位“心胸不那么宽广”的“半昏不明”之君的话,恐怕你的脑袋就要难保了。

其实,即使是李世民也曾经因为魏征的话过于“刺耳”而大为震怒,差点杀了他,幸亏皇后及时提醒才让李世民醒悟过来。同样的,看过《宰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的人也可以看到,乾隆对于“刘罗锅”也是“又爱又恨”,曾经几次动过杀心,但最终还是将其贬为“庶人”。

我之所以举出这么多的例子,就是想说明“祸从口出”的厉害。但是,这并不等于我鼓励职场中人都学“和珅”,只要擅长“阿谀奉承”就成。因为那种只会“阿谀奉承”的“老好人”,其实最终的下场往往更悲惨。

听我这么一说,你可能会有些发蒙—这“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那到底该如何是好?

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归根结底,还是要“说”,但一定要掌握“说”的技巧。尤其是在领导面前,一定要充分注意维护商业运营管理公司领导的尊严与“虚荣心”。如果你想指出领导之“非”,不妨学会“舌头上打弯儿”,“绕”着点说。你可以先从“肯定”他的话着手—还是您说的有道理,但是某某一下是否会更好?我觉得那样做也许会更完美。通过这样的沟通方法,你可以在不刺伤领导“自尊心”的前提下,慢慢地把他带进你的“沟”里。但“事成之后”千万别忘了把这个功劳还是留给你的“领导”—您看,还是您的主意高明!

放心,你的“功劳”领导心中是“有数”的,这种说话做事的技巧会为你未来的职业人生带来更多的机会与“裁量”空间。

当然,作为领导,如果你真的足够“英明”,也应该学会在必要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辽沈战役的时候,尽管林彪拒绝毛泽东“先攻锦州”的战略构想,令他非常生气,但毛主席依然以其伟人的“胸怀”包容了林彪,给了林彪一次“打长春”的机会。

总之,“做事”才是“硬道理”。在某种意义上,只要“出发点”是好的,而且只要不违反“道义”,不搞“阴谋诡计”,就可以“不择手段”。

本文由公司管理心得36:“打死也不说””由B2B无名网从互联网中收集整理,如不慎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保证在确认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