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培训之用行动推进公司的发展

企业员工培训之用行动推进公司的发展

企业员工培训方案-用行动推进公司的发展-用行动推进公司的发展

⊙在公司这条船上,你既是船员也是船长,任何一个人都有责任为公司的发展积极行动、献计献策,把自己当作公司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从而让自己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公司的发展与每个员工的行动息息相关,任何一个员工的辛勤努力都会为公司的进步与发展增添一份力量。作为企业的一员,每个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推进公司的发展。

合理化建议是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的一个积极的表现,它不只起到“好产品、好主意”的作用,而且还是发动员工参与管理、促进上下沟通的良好形式。在日本,很多企业把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和企业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一个企业要兴旺发达,单靠自上而下的指导是不够的,必须要与自下而上的建议相结合。日本企业千方百计地启发、引导和组织员工提建议,要求员工在家中、车上等都要想问题,他们把合理化建议说成是“把干毛巾再拧出一把水来”。通过合理化建议运动,企业调动了广大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柯达公司的建议制度举世闻名,这项制度的诞生,源于一位普通员工对玻璃窗的关心。

1880年,乔治·伊斯曼创立了柯达公司。刚开始的时候,柯达只是一个拥有几十人的小公司。如何才能把公司做大,这是乔治一直思考的问题。1889年的一天,乔治收到了一个普通工人写给他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书的内容不多,字迹也不怎么工整,却让他眼前一亮。

这个工人的建议书是这样写的:“建议把生产部门的玻璃擦干净。”对于这样的问题,很多管理者没有放在眼里,甚至会认为工人小题大做。以前乔治就是这样想的,他会认为擦玻璃完全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

但这次却不一样,他从这里面看到了其中的意义——这正是员工热爱公司、积极推动公司发展的表现啊。他马上召开了表彰大会,亲自为这个工人颁发奖金。会后,乔治促成相关部门制定了员工建议制度,这项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在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公司员工提出的建议接近200万个,其中被公司采纳的超过60万个,这些建议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仅仅1983~1984年两年,柯达公司因为采纳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所节约的资金就高达1850万美元。

在公司这条船上,你既是船员也是船长,任何一个人都有责任为公司的发展积极行动、献计献策,把自己当作公司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从而让自己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廖基程在工厂劳动时经常看到,由于大部分零件的精密度都非常高,为了防止零件生锈,工人们都必须戴手套进行操作,而且手套必须套得很紧,手指头才能灵活自如,这样一来,戴上脱下相当麻烦不说,手套还很容易被弄坏。

为此,他常想,难道只能戴这样的手套吗?能不能改进一下?

有一天,他在帮妹妹制作纸的手工艺品时,手指上沾满了糨糊。糨糊快干的时候,变成了一层透明的薄膜,紧紧地裹在手指头上,他当时就想:“真像个指头套,要是厂里的橡皮手套也这样方便就好了!”

过了不久,有一天清早醒来,他躺在床上,眼睛呆呆地望着天花板,头脑里突然想到:可以设法制成糨糊一样的液体,手往这种液体里一放,一双又柔又软的手套便戴好了。不需要时,手往另一种液体里一浸,手套便消失了,这不比橡皮手套方便多了吗?他将自己的这一大胆想法向公司作了汇报,公司领导非常重视,马上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把廖基程也从生产车间调到了这个组里。经过大家反复研究,终于发明了这种“液体手套”。使用这种手套只需将手浸入一种化学药液中,手就被一层透明的薄膜罩住,像真的戴上了一双手套,而且非常柔软舒适,还有弹性。不需要时,把手放进水里一泡,手套便“冰消瓦解”了。

一个好的建议,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降低了工作成本,真是一举两得。

家庭是靠亲情来维护的,有了亲情人们才会去关注它、爱护它,公司也应该是你的另一个家。把公司当作家应当是老板和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这也是一种最好理解的职业精神。一提到“家”这个字,第一感觉就是温馨和舒适,它让我们可以毫无保留地为之付出。一位管理学家说过:“作为企业的一员,首先要有‘公司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思想,只有让自己的企业不断壮大了,你的个人价值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那是因为你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只是为了那点儿工资,才迫不得已到公司里去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和老板之间就会存在隔阂,你和公司的关系就像旅客和旅馆一样,没有丝毫的感情联系。

如果你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你会发现你热爱你的工作了,你工作的时候有激情了,你的行动也能够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本文由企业员工培训之用行动推进公司的发展”由B2B无名网从互联网中收集整理,如不慎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保证在确认后立即删除!